致敬英雄,重温感动年,青岛六中独

表彰,是为了择善而从;纪念,是为了行稳致远。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这四位在年抵抗新冠肺炎的斗争中的英雄将会在历史的丰碑下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代表的是年在抵抗新冠肺炎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每一个中国人。历史虽宏大,但亦微观,青岛六中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从未来回顾,这段战“疫”之路已熔铸成青岛六中校魂中的一部分……

30年后,年的9月10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青岛六中校史馆,了解校史、融入六中,是大家入学的第一课。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主题是30年前的那场“全民抗疫”。

《求·美》校刊是我校记录校史的重要载体,从年以来她一直默默的记录着我们学校的点点滴滴,年是校刊第一次出专刊的年份,这一年她的名字是《战“疫”同行——求·美校刊抗疫专刊》,就让我们跟随这本专刊回顾那些停留在青岛六中历史上的那些可爱的老师,坚强的同学吧!

第一章——高三故事

那一年是,那一年的时间符号是“COVID-19”,那一年的空间符号是“中国·武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那时的生活。那是一个不出门拜年的春节、一个持续到立夏的寒假,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街道上空无一人,校园的大门紧闭,但是校园里的高三师生却都在为高考努力冲刺,疫情没有困住坚强的六中师生,疫情没有阻挡我们六中人追求梦想的脚步!

我们的前辈老师,他们从复课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家为同学们准备网课,身兼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责任,他们从不喊苦,也不喊累……

这些泛黄的照片记录的是属于他们的奋斗的青春!

复课之后,学校建立了严格的抗疫流程,保证师生的安全。老师们戴着口罩上课,此中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们依然选择为自己的学生继续坚持……

第二章——画画的后浪们

“后浪”是年形容新生一代年轻人的意思,在年的春季学期,高一和高二的同学都是在家完成的学业,专业课老师、文化课老师都化身网红,给那时候的学子上起了网课,学习效果也是相当不错,请看他们的作品影像

面对疫情,同学们也想为抗疫出一份力,他们拿起了擅长的画笔,记录下那个属于“全面抗疫”的年代,这些作品不仅在各个比赛中获奖,也将对“白衣战士”的敬意传播到各地。

第三章——老师的日常

这一章集中展现了我们可爱的老师们疫情期间在家上课的情景,正如那个图片所说:“我明明是一个老师,病毒把我变成了一个十八线女主播+防疫话务员+没有感情的表格机器”,这也透露出在家教书的老师们并不轻松,他们要上课、要备课、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要提醒家长在家做好防疫、要每天不厌其烦的监测自己班学生的身体状况……向我们的前辈老师致敬!

第四章——我们开学啦

在年春天的尾巴,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青岛六中终于开学啦!老师们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们,安静的校园重新焕发生机,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希望和未来!

第五章——党旗飘扬

新冠肺炎来袭,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动员起来。青岛六中党总支在市局的指导下快速反应,积极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把教师党员组织起来支援疫区、坚守岗位两手抓,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六章——媒体链接

疫情期间,青岛六中教职工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认真做好学校的防疫工作。同时学校利用线上渠道开展疫情防控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防疫知识,提高卫生意识。六中学子感受到祖国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这次疫情期间的伟大,拿起了自己的画笔去记录这一场令人难忘的“战疫”。青岛六中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且被人民日报,半岛都市报等权威媒体报道,进一步提升了青岛六中的影响力,为六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我”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我”是那个时代的记录者!“我”也是青岛六中师生队伍的普通一员!

这就是属于青岛六中在年独特的影像与记忆——致敬《战“疫”同行——求·美校刊抗疫专刊》,感谢每一个“我”!

供稿:校刊编辑部

撰稿:宋泽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hq/6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