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心中的青岛民俗是什么胶州秧歌平度年画泊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说起民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半岛都市报创刊18周年成人礼之际

我们决定把心静下来

去做一些一直想做却没能做的事

半岛全媒体“青岛十大民俗”

征集评选活动即日启动

邀请亲爱的你与我们一起

寻找青岛的民俗文化之根。

民俗是什么

也许就像我们身边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你现在可能喜欢听摇滚嘻哈布鲁斯

可你心底深处一定忘不了儿时的村头好声音茂腔

你知道吗?“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被青岛人广为熟知的话竟然出自一个算命先生——胡峄阳,民间关于他的故事车载斗量。过去从洼里到流亭村有一条小路,名为神仙路。据说,此路之所以这样命名,就是因为这条路是胡峄阳一脚一脚踩出来的。青岛糖球会是每年正月的民间狂欢节,人再多再挤也是要带着孩子去凑凑热闹。高家糖球把糖球做成了艺术,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见锣鼓点,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计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在胶州,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顺口溜。民俗也不都是如上热闹喜庆的,也有匠人的世代传承。“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泊里红席,俗称秫秸席。据史料记载,编织红席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有些耳熟能详的民俗,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有可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平度的木版年画。

民俗既传承着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又彰显着青岛人的生活风貌。

半岛18年庆生

启动文化寻根

据了解,青岛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2项、省级47项、市级97项,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全省前列。“非遗”虽集民俗之大成,但民俗的内涵远不止这些,能够反映青岛一地人文风貌的,还有很多具有鲜明的“青岛记忆”和“青岛特色”,而发现和梳理这些“烙印”,也正是本报“青岛十大民俗”征集评选活动的初衷。今年正值半岛都市报创刊18周年,回顾18年峥嵘岁月,本报已经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解读大青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民俗民风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特色民俗请您推荐

您可通过发送邮件参与征集活动,推荐或自荐区域特色民俗发送到邮箱bdqyqmt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hq/7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