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脂治疗咳嗽

今天写这个题目是因为一开始在《圣济总录》里看到一首方子。

其中的五灵脂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一般的印象里,它是一个活血止痛药,在我的知识库里,还是第一次见到它用于治疗咳嗽。

姑且用辨证论治的思想,认为它用于瘀血咳嗽。在以往的知识库里,与此类似的还有一首方子,参苏饮,这个参苏饮不是治感冒咳嗽的那个参苏饮,而是《妇人大全良方》里引的胡氏方,就人参、苏木两味药,主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

而刚好今天白天查阅关于百日咳的资料,也看到一首方子,用药当中能体现出活血的思路,顿咳方:百部、紫菀各9g,白附子、白僵蚕、川芎、乳香各5g,胆南星3g,代赭石10g,水煎,日服1剂。

这是年一篇发表在《湖北中医杂志》的文章,据报道称治疗例,初期者服3剂即可止住阵咳,中期6剂咳停,发病2个月服8~10剂方可止住阵咳。治愈后在1年内重新出现百日咳样的咳嗽时,服上方3剂可愈。

而后翻了一下《圣济总录》中关于咳嗽的其他章节,还发现了一首方子,不仅用到了五灵脂,而且直接以此为方命名。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查阅历代本草,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凡是某味药物在方书中出现的、一些后世不常用的冷僻用法,在同时期的本草或者历代其他的本草传抄过程中多少会留下一些痕迹。

那么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五灵脂能“消积化痰”。

《本草经疏》里说,“凡心胸血气刺痛,……及痰挟血成窠囊,血凝齿痛诸证,所必须之药。”

关于“痰挟血成窠囊”,恰好《丹溪心法》里又有一句,“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成病。”

《得配本草》里也引用了这句话,“治痰涎挟血成窠”,而且还给出了具体配伍用药手法,五灵脂,“佐胡桃、柏子仁,治咳嗽肺胀。”

而巧的是,这个用药配伍手法实际上在《圣济总录》里也能看到,第四十八卷·肺藏门·肺胀。

基于以上的一些资料,大致可以认为五灵脂主要用于痰瘀阻肺导致的咳嗽,但是其实唐宋时期的用药模式不太像后世的辨证论治,对于五灵脂用于咳嗽的现代药理机制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圣济总录郑金生等校点人民卫生出版社

顿咳方治疗百日咳例汪德云湖北中医杂志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马子密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李嘉御

读书明理,好学虚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rs/4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