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走遍全世界,体会中药的“酸、苦、甘、辛、咸”
老郑与我从凤县考察完麝香后(立春陕西考察林麝养殖·气分药·麝香产地与火试法鉴别),回到了西安,然后从西安到了商洛,转乘到洛南,我们在车站附近订好旅馆休息。第二天换乘洛南——古城/灵口的公交车在杨村机站下了车,复齿鼯鼠养殖户张哥在村口等着我们。
记得小学课本里有篇《寒号鸟》,那只冬天不筑巢,哆啰啰地冻死在寒夜里的小鸟!课文强调未雨绸缪和勤劳,不要像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夏天不筑巢,到了冬天被冻死。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元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该篇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夏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为什么会叫寒号虫?为什么会是“虫”?这与古人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分类系统有关,《尔雅》云:“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再如明代《本草品汇精要》里虽然分兽、禽、虫鱼部,“部”下又分成“七虫”,比如会飞的都被纳入“羽虫”。寒号虫四足而毛,具备兽类特征;有肉翅,盛暑文采绚烂,又如鸟雏;冬日毛脱,忍冬寒号,还符合裸鳞之习性。长相奇特,这给古人分类制造了麻烦,似兽似禽似“虫鱼”难以归类,故而直接以XX虫命名。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寒冬号呼,因名寒号。”由此可以见得古人是熟知这种动物长相与习性。(复齿鼯鼠春秋季换毛2次,先由头部向后脱换,昼伏夜出,冬天发情时会嚎叫,“寒号”由此得名。)
寒号虫怎么变寒号鸟的?宋《物类相感志》:“寒号,出北地,粪成憔石形,俗谓之五灵脂。”宋代《证类本草》记载五灵脂:“出北地,此是寒号虫粪也。”并引掌禹锡《嘉佑本草》云:“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可见宋时都称为寒号虫,后来被叫寒号鸟可能受上述元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记载的寒号鸟的寓言故事所影响,明代《本草纲目》将寒号虫从《开宝本草》的虫部移入禽部,承袭了杨慎《丹铅录》的说法认为寒号虫即鹖鴠(是古籍中很早就记载的一种动物)。
到了清代《本草备要》五灵脂下有了北地鸟名寒号的说法了。“寒号鸟”涉及寓言故事(有传是由印度佛典《长阿含经》中“雪山鸟”又名“苦寒鸟”的故事演化而来)、被赋予了多种象征,自然界中找不到符合描述的鸟。寒号鸟是被文学寓言所创造出来的,这样的文学作品可能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本草学家们(著书多文学上臆造,而少实际考察)对产“五灵脂”的复齿鼯鼠的认识,加上五灵脂临床神奇的功效让其被赋予更多神秘色彩。《本草纲目》:“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使得不存在的寒号鸟与受五行之灵气的五灵脂紧密结合在一起了,神之又神。
要知道“寒号虫”基源动物是什么,对上山采药人来讲不是很难,这小家伙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采集五灵脂,很容易考证寒号鸟(虫)就是复齿鼯鼠或橙足鼯鼠。我们看看古代画的鼺鼠(鼯鼠)是不是和复齿鼯鼠、橙足鼯鼠长得超级像。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鼺鼠与五灵脂:
复齿鼯鼠种群在太行山脉分布较多,古代多产潞州(山西)。这可能与太行山脉侧柏、崖柏多的原因有关,复齿鼯鼠多栖息于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树洞等处营造巢穴,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为主要食物。在文玩界鉴定崖柏的收藏价值其中有一条就是崖柏上要有五灵脂,可以证明“崖柏”到底是不是从悬崖峭壁上挖取的吧。
复齿鼯鼠从发情到交配需4~6天。妊娠期74~82天(约为3个半月),每胎通常1—2仔,偶尔有3—4仔。初生幼仔体长30—50毫米,体重20—80克,全身裸露;5天后始长出稀毛,20~30天开始睁眼;45天毛长全,体重约克。
复齿鼯鼠系昼伏夜出动物,性情孤僻,喜安静。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动起来动作灵敏,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
五灵脂是复齿鼯鼠的粪便,为什么会叫五灵脂?《本草乘雅半偈》这样解释寒:“《说文》云:有足之谓虫,躶、毛、羽、鳞、介之总称,故曰五灵,脂则以形举也。”意思说,寒号虫具备躶、毛、羽、鳞、介五类动物的总特征,所以它的粪便被称为五灵脂。
五灵脂分为灵脂米、灵脂块。灵脂米即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灵脂块是其粪便与尿液的混合物夹以少量砂石干燥凝结而成,根据外观又分血灵脂、糖灵脂两种。(灵脂块的形成与复齿鼯鼠“千里之远求食,一处抛粪。”的习性相关,野外常年累月粪便与尿液混合,日晒蒸发变得黏稠)。一般认为灵脂块质量最佳。
灵脂米(散灵脂):
呈长椭圆形颗粒,两端钝圆,长0.5~1.5cm,直径0.3~0.6cm;表面较平滑或微粗糙,黑褐色或灰棕色(久储色深,为黑褐色)可见淡黄色的细碎纤维残渣;体轻质松,断面黄绿色或褐色,纤维性。捻之易碎,呈粉末状;具柏子仁样香气,味微苦。春夏时节VS秋冬时节,五灵脂形状对比因鼯鼠喜寒忌热的特性,故而在春夏季节为补充其营养,会投喂诸多杂食,以防死亡,所以所产的五灵脂颗粒饱满度不及秋冬时节鼯鼠只食侧柏所产,秋冬时节所产五灵脂多数颗粒饱满均匀,颜色呈褐绿色,光泽度较好。
灵脂块(糖灵脂):
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棕褐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的具油润性光泽似焦红糖,常粘附长椭圆形的粪粒,表面常裂碎,显纤维性。质硬,断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不平坦,有的可见粪粒,间或有黄棕色树脂样物质;气腥臭,带有柏子仁样气味,味苦辛。
伪品五灵脂:
常用飞鼠粪、松鼠粪、红耳鼠兔粪、藏鼠粪、蝙蝠粪冒充。
生理物质用药式:
古籍摘要:
五灵脂炮制与禁忌:
鼯鼠以侧柏为主食,无论那个季节,鼯鼠进食侧柏量都不会低于7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规定,鼯鼠进食侧柏量不低于70%。侧柏叶性寒凉血止血,被鼯鼠咀嚼通过肠道消化后变成五灵脂性温活血化瘀,这一过程药性发生了转发。这一过程好比酿酒发酵,侧柏~粮食、咀嚼~打碎、肠道~发酵罐、生物体里肠道菌群~酿酒曲、五灵脂~酒。并不是中药一定要用动物粪便,如果可以模拟这些动物体内环境直接制药,也可以不用,相信仿生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不用吃“屎”。
很多人把五灵脂类比成猫屎咖啡,其实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猫屎咖啡是人工逼迫麝香猫进食过量的咖啡果实,会导致其消化系统紊乱,便血;而五灵脂不同在于,复齿鼯鼠是以侧柏为主食,人工仿自然环境给它们生活,只要定时到固定地点取粪便即可。
现在随着洛南模拟复齿鼯鼠生活环境养殖技术的成熟,该地也成了五灵脂的主要产区,曾有所谓“科普博主”刻意抹黑中医引热搜说寒号鸟(复齿鼯鼠)的越来越少是因为中医用其粪便做药,捕抓野生养殖导致,只取粪便,又有经济价值谁会傻到去杀呢?人工繁殖技术早已经成熟根本无需抓野生,可以说现在还能看到这么可爱的动物,正是中医药人对其的保护。
考察完五灵脂,老郑与我转了好几趟车回到了西安,老郑回了湖南老家,我则飞去广东参加好友阿棋的婚礼。几年前我开始研究新会陈皮就是从阿棋家开始的,阿棋老爸每年都会去新会收些当年的鲜皮,自己家每年用些,剩下的作为传家宝留给子孙是当地的传统。下次会写一篇新会陈皮的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海外寻药
雨季印尼燕窝之旅·阴分药食·燕窝产地与商品鉴别
立春陕西考察林麝养殖·气分药·麝香产地与火试法鉴别
走进四川甘孜、阿坝高原,探寻川贝“家族”
中药品鉴
古今矿石类中药图解·第一卷
查阅本医家典籍,跨越千年告诉你哪种鱼胶药用价值最高,附25种鱼胶鉴别图
三年研究,重拾传统药用价值最高的鱼胶·鳇鱼胶炮制与应用
固精止遗·鳇鱼胶建莲薏米羹
邱烈泽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