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痛经
绝对是无数女生心目中无法抹去的痛
风雨无阻,每月定时报道,每次都让人含泪喊着: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了!
那么,“痛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痛经
凡是在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腹痛,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作痛经。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
根据痛经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
1.继发性痛经的病因比较明确,常由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肿瘤等引起。继发性痛经治疗在于消除病因。
2.原发性痛经是指自月经初潮起即有的疼,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也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妇女。
祖国医学认为,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在原发性痛经中,以实证多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气滞血瘀证最多见,虚证中以肝肾亏虚和气血虚弱者多见。
中医特色技术治疗痛经中医治疗痛经,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喝一碗碗苦苦中药,于是就望而却步,今天小编就来介绍几项不用喝中药就可治疗痛经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1隔姜灸《医学入门》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气味苦、微温、无毒,治百病。止吐血、妇人漏血,利阴气,辟风寒,使人有子。”
痛经取穴(适用于阳虚寒凝证痛经):
神阙穴:即肚脐眼,能温中、散寒、止痛,温暖胞脉,调畅冲任;
关元穴:正好在脐下3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
中极穴: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作用。
归来穴:缓解治疗腹痛、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等。
子宫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
2穴位贴敷法采用肉桂、元胡、细辛、小茴香等中药,按比例研成细末,用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经前3天开始贴敷,每天换药1次,连用3-8天,具有很好的温经散寒作用,适用于寒凝血瘀证痛经。
2穴位按摩法气滞血瘀型双手手心叠放于小腹上用摩法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摩,用按法,点压法点按穴位(三阴交、中极、次髎、太冲)。
寒湿凝滞型除了同样方法按摩外,点按穴位(三阴交、中极、次髎、归来、地机)。
气血虚弱型双手叠放于小腹上顺时针按揉10分钟左右疼痛缓解,点按穴位三阴交、足三里、气海、脾俞、胃俞)。
肝肾亏损型点按穴位(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太溪、肝俞、肾俞)。
注意到了吗?
所有类型的痛经都提到了三阴交这个穴位
三阴交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也被称为妇科三阴交。2药袋热熨法小茴香30克、干姜30克、延胡索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肉桂30克、五灵脂30克,用棉布袋装好,隔水蒸热或微波炉加热后热熨腹部。经前2-3天至经期第1天,每天热熨1-2次,每次30分钟,能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证痛经。
中医技术治疗痛经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提是要做到诊断明确,辨证准确。在通过B超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后,可到我院中医妇科或治未病门诊就诊,在门诊中医综合区进行治疗。时间:周一至周日。-。痛经家庭疗法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些预防痛经的小知识: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5.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科普:门诊中医治疗区乐赀
编辑排版:护理部王晓静
在看点一下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