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临床?病案
赵怡蕊康建英┃医院
临床病案
益脾肾、破癥瘕、祛湿毒治疗膀胱癌术后合并慢性肾衰病案
治疗案例:
杨某某,男,50岁。5年前“膀胱癌”术后间断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2月前出现肉眼血尿,伴腰困,且尿液混浊,就诊于泌尿外科发现肾结石、肾盂积水、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给予左肾盂输尿管直肠吻合术,术后患者仍然存在精神差,贫血貌,恶心,纳眠差等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我科。
入科情况:除上述症状外,伴身痒,小便清长,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舌淡红苔黄腻,脉沉涩细。化验回报:血红蛋白65g/L,血肌酐:u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3+。彩超示:双肾积水(右侧—中度左侧—轻度)双肾多发结石。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关格虚湿瘀毒证。
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肾结石双肾积水泌尿系感染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膀胱癌术后左肾盂输尿管直肠吻合术后。
主要治疗:入院后给予降压、降糖、改善肾脏循环、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益脾肾、破癥瘕、祛湿毒辨证治疗,该中医疗法包括辨证用药和辨证选穴。
辨证用药:黄芪、当归、升麻、茯苓、川芎、赤芍、白芍、水蛭、地龙、土鳖虫、大黄炭、生地炭、川牛膝、海藻、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三棱、莪术、炮山甲、丹参、龙骨、牡蛎等随证使用加减。
辨证选穴: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支正、血海、关元、气海、肾俞、膀胱俞、脾俞、三焦俞、肺俞、膈俞、太冲、公孙、膻中、中脘等随证选穴加减。非药物治疗方法可选择穴位贴敷、温针、艾灸、督灸等治疗。
一月后复查: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腰困、身痒症状均较前明显减轻,精神较前明显改善。化验回报:血红蛋白82g/L,血肌酐:umol/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2+。彩超示:双肾积水较前明显减少,双肾多发结石。
年6月1日应患者及家属要求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会诊:患者精神面色、小便和身痒明显好转,血肌酐水平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一目了然,说明前期治疗方案是合理的,治疗思路是清晰的,辨证论治是准确的。
下一步治疗给予膏滋长期调理,具体处方如下:
生黄芪g土茯苓60g丹参90g川芎g茵陈g五灵脂60g蒲黄炭60g大黄炭g生大黄g五味子g补骨脂90g炒白术90g当归60g蒲公英g败酱草g半枝莲90g石斛90g黄连90g覆盆子90g鳖甲90g或龟板90g砂仁60g枳壳60g胡桃肉g煅龙牡各90g。患者症状持续好转,后续随访病情稳定。
按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肾脏疾病呈上升趋势。慢性肾脏疾病从开始至晚期尿毒症,以“脾肾阳虚、血瘀气滞、水湿浊毒”贯穿着整个病程之中。
国医大师张老认为,中医学以“证”为核心,证是一个将症状、体征和其他有用的因素,用中医的理论进行分析、处理,归纳之后而抽象、升华出来的一个特有概念。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等的范畴,病因病机,多认为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脾、肾,以及久病血瘀等。
张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同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产生相同的病理机制,即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和血瘀的表现,故“补肾活血”法为慢性肾脏疾病辨证论治的基本大法。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继承名医于家菊、孙郁芝、高继宁教授和国医大师张老的学术思想,并研学经典,提出从脾论治慢性肾衰。
笔者认为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及输布水谷精微,充养肾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之火,肾阳温煦脾阳,所以,脾的运化,必须依赖肾阳的温煦蒸化,方能健运。
脾胃与肾脏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相互资生,若脾胃虚弱,则肾精乏源,久则肾阳匮乏;若肾阳虚弱,则脾无以温煦,则脾胃虚弱,水谷精微运化不能,气血生化乏源。先天之肾需要后天脾的濡养。
研读李东垣的《脾胃论》,将从脾论治的理论应用于慢性肾脏病,并结合肾脏病的病机特点,创立益脾肾、破癥瘕、祛湿毒治法防治慢性肾衰,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药物有黄芪、附子、川芎、大黄、升麻等以及这些药物的同科植物。
1)黄芪甘、微温,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尿、托腐生肌的功效,肾脏病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黄芪一药,三脏之气并补,且可升提阳气、利水消肿,确为中医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之要药。
2)川芎辛、温,归肝、心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血,破癥结宿血,养新血,消瘀血”,中医学言“行气活血”,川芎一药,气血均行,亦可破癥瘕积聚,确为临床之要药。慢性肾脏疾病“气虚血瘀”“日久血瘀”,且微观之中,“癥瘕”尤甚,故“行血中之气,行气中之血,又可破癥瘕积聚”的川芎,实为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常用药物。
3)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慢性肾脏疾病从开始至晚期尿毒症,“脾肾阳虚、血瘀气滞、水湿浊毒”贯穿着整个病程之中,而作为下焦的“人体生命之本——肾”的虚弱,尤其是阳虚,实为该病最重要的根本病机,由此,也就决定了“附子”在本病治疗上的重要位置,正是“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4)大黄苦、寒,归脾、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近些年来尿毒症的病症治疗中,根据“邪毒上攻”的病机,广泛使用大黄以“降浊排毒”,已经得到中西医界的共识,但我们在临床中,以大黄与大黄炭同用,既有口服,又有灌肠,取得较好的效果。
5)升麻微寒、辛、甘,归肺、脾胃、大肠经。升举阳气、清热解毒。应用慢性肾脏病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我们的治法巧妙于益脾肾基础上佐以小量升麻、柴胡,一升一降顺应、调理脾胃之气,与君臣药共同强健脾胃,通过升清阳,将精微物质上提,浊阴之物随之而降,恢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加快肾脏病的治疗过程,提高疗效,从而使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指标下降。
▼链接▼
科室介绍|肾病一科——医院
专家介绍|赵怡蕊肾病一科
来源:医院赵怡蕊康建英配图:网络(侵删)点击『阅读原文』白癜风最好用什么药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