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医学,少阴人体质方剂,第4版

CSMP性格——太阳孙悟空,少阳猪八戒,太阴沙和尚,少阴唐三藏

DISC性格——太阳老虎,少阳孔雀,少阴猫头鹰,太阴考拉

四象体质——太阳龙之性,少阳人马之性,少阴人驴之性,太阴人牛之性。

少阴人

郑注:少阴人,上阴下阳

太极四象属性:少阴之象图

太极归一

体质五行属性:质秉金气

两源

六气本源属性:水寒土湿

四经

六经传经属性。太阳病开始。

左厥阴风木:?太阳寒水?右阳明燥金。上见少阴君火

《扁鹊心书》曰,伤寒只有四经,无少阳、厥阴二经。

少阴人中枢,太阴,阳明?主升降

少阴人,脾之病,降气多而升气少,故其药易升不宜降,故少阴人常用升类针药。

太阴人中枢,厥阴,太阴?主开阖

太阴人,肺之病,阖气多而开气少,故其药易通而不宜塞也。故太阴人常用通类针药

少阳人中枢,厥阴,少阳?主升降

少阳人,肾之病,升气多而降气少,故其药易降不宜升,故少阳人常用降类针药。

太阳人中枢,少阳,阳明?主开阖

太阳人,肝之病,开气多而阖气少,故其药易塞而不宜通也。故太阳人常用塞类针药。

四型人格经典语言:

老虎:太阳人火性体质,支配型(Dominance)?爱拼才会赢!不想被杀死的唯一途径就是做更多的事!

孔雀:少阳人木性体质,表达型(Influence)?明天会更好!WORKHARD,PLAYHARDER!

考拉:太阴人水性体质,和平型(Steadness)?家和万事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猫头鹰:少阴人金性体质,精确型(Conformity)?众人皆醉我独醒!生存还是死亡,的确是一个问题

少阴人很多喜欢吃猪肉的,有的人肚子上长肉或者脂肪粒,满肚子都是,还有的人是腹胀泄泻。

尽量少吃肉,多吃素菜,一年当中3个月是素食调理时期,一口肉都不吃。清除肠道毒素。如果觉得虚劳就吃点膏方补气血。

少阴人方

通脉四逆汤《金明旭临床经验方集》治疗生食泄泻,内寒外热,汗出肢凉等

生附子一枚,干姜50,灸甘草,葱9根,

煮,待凉后食。

产后腹痛《延边中医验方集》

炒山楂50,香附子50

月经不调加味芎归汤《老医秘本—安东柱临床经验医案精选》

川芎30当归20益母草7.5~10

注:安东柱医案方引自《老医秘本》.《民族医药名老专家典型医案集·朝鲜族名医安东柱》:《安东柱治疗疑难病临证实录》三本书籍

紫苏饮——安东柱医案方

苏叶,当归,川芎,土白芍,陈皮,大腹皮,红参10,甘草7.5

助气汤——安东柱医案方

土白术20,三菱莪术,枳壳,槟榔,木香,陈皮10,青皮7.5,

佛手散——安东柱医案方

当归20,川芎10

加味芎归散——安东柱医案方

川芎15,当归,益母草10

产后腹刺痛,饮食无味,恶心,尿频,舌淡青,白厚,

早饭前用加味平胃散

晚饭前用加味芎归散(川芎20,当归,益母草10)——安东柱医案方

引产后下腹刺痛,恶露不止,恶心,便秘,自汗,舌淡青,苔微黄,脉涩

加味芎归散(川芎30,当归,益母草,陈皮10)——安东柱医案方

四逆汤——安东柱医案方

甘草,干姜10,附子3.5

小建中汤——安东柱医案方

黑糖25,桂枝,土白芍10,甘草7.5,

产后大汗淋漓,大便数日不解,面色萎黄,舌淡红苔微黄,脉涩

黑糖25,桂枝,土白芍,当归,蜜炙黄芪,红参10,甘草7.5,黑姜,大枣5——安东柱医案方

体虚,参芪加倍

参附大正气散《医方类聚》卷一二三引《经验良方》

附子1个(炮,去皮脐),人参(去芦,不用北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藿香叶半两,缩砂仁半两,槟榔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益智仁半两,草果仁(煨,去壳)半两,丁香(不见火)半两,陈皮(去白)1两,粉草(炙)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肉桂(不见火)1两,乌药(炒黄)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青皮(去白)1两,黄耆(擘开,盐水浸1宿)1两,厚朴(姜制)1两,沉香(不见火)半两。

上为细末罗过。

顺气快脾,进美饮食。主男子妇人虚弱,及疟安后体虚。

每次2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空心服。

如虚眼昏暗,加净枸杞子,拣菊花蕊各半两。

《医方类聚》参附汤

别名

附参汤、转厥安产汤

处方来源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

药物组成

人参半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加减功效

大补元气。回阳、益气,固脱。

主治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厥逆,喘促脉微。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2盏,加生姜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东医宝鉴·杂病篇》黄耆芍药汤

处方来源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三因》。

药物组成

黄耆1钱半,当归尾1钱半,白芍药1钱半,白术1钱,人参5分,陈皮5分,甘草(炙)3分。

加减功效主治

产后遗尿不禁。

制备方法

上锉,作1贴。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东医宝鉴·杂病篇》温胃汤

处方来源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药物组成

干姜(炮)1钱半,附子(炮)1钱2分半,半夏曲1钱2分半,厚朴1钱2分半,人参1钱2分半,陈皮1钱2分半,甘草(炙)1钱2分半,当归1钱2分半,川椒(炒)1钱。

加减功效主治

胃气虚冷,脘腹胀满。

制备方法

上锉1贴。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名称:  益母煎

别名:  益母草膏

组成:  益母草不拘多少。

出处: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肘后方》。

主治:  一切血病,产妇及一切伤损。

用法用量:  以酒服。

制备方法:  以竹刀切,洗净,银器中煎成,瓷器中密封之。

附注:  益母草膏(《赤水玄珠》卷二十)。

郑注:益母草膏,少阴人方

名称:巴豆膏

组成:巴豆(去壳,炒焦)。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功效: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

主治: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外涂。

制备方法:研如膏。

郑注:李济马东医寿世保元常用巴豆丹。

名称:六香膏

组成:白檀香1两,沉束香1两,丁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八角香1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

主治:冬寒冻伤、皲瘃。

用法用量:其滓作团,于火中烧之甚佳,谓之江梅香。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入3升蜜中浸之,封口,经7日或10日,取出于火上微温,下筛去滓,乃入三柰子细末5钱、小脑末3钱、冬瓜仁细末7两或10两,搅匀,再下疏筛,贮器中用之。

中焦

名称:吴茱萸丸

组成:吴茱萸1两(汤浸七遍,去滑,焙干),桂心一两(去粗皮),陈橘皮三分(微炒),槟榔半两。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中焦冷气,腹胀,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半夏丸

组成:半夏2两(汤浸去滑,焙干),丁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苏荏粥

组成:苏子(水沉去浮者,净洗,干炒)、真荏子各等分。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主治:老人大便干燥,或咳嗽气虚,风秘血秘,便甚艰涩。

用法用量:同捣烂,和水滤外,粳米末少许同煮作粥。调姜汁、清蜜食之。

加减:咳嗽喘急,加杏仁。

名称:诃黎勒丸

组成:诃黎勒皮1两半,肉豆蔻3分(去皮),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大肠虚冷,乏气拘急,肠鸣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粥饮送下,日3次。

制备方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饴姜片

组成:黑糖1斤,干姜(细末)4两。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乡药集成方》。

主治:冷嗽。

用法用量:常常嚼下。

制备方法:上先溶糖,次下姜末和匀,待凝,作片。

名称:厚朴散

组成:厚朴1两半(去皴皮,涂生姜汁,炙香熟),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龙骨1两,芎藭3分,当归1两(切碎,炒)。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6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

方法:上为散。

郑注,龙骨,目前是杂动物。羊狗鸡多热属少阴。牛猪多寒。

名称:温胃汤

组成:干姜(炮)1钱半,附子(炮)1钱2分半,半夏曲1钱2分半,厚朴1钱2分半,人参1钱2分半,陈皮1钱2分半,甘草(炙)1钱2分半,当归1钱2分半,川椒(炒)1钱。

出处:《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主治:胃气虚冷,脘腹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服。

制备方法:上锉1贴。

郑注,少阴人,调胃方。

名称:山楂粥

组成:山楂肉(去核,研细末)1两,桂皮(研细末)1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七。

功效:消食积,化宿滞,行结气,疗痢疾,健胃开膈,消痰块、血块。

用法用量:长流水1升同和煮沸,糯米粉量入作粥。和蜜服。

郑注,少阴人山楂有活血作用。

名称:肉豆蔻丸

组成: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去粗皮),干姜分(微炮),诃黎勒皮3分。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胃气虚冷,胸膈痞闷,腹中疼痛,呕吐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郑注,此少阴人方,主温胃。

名称:白豆蔻丸

组成: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3分,干姜3分(炮)。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脾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煎生姜、大枣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郑注,此少阴人方,白豆蔻芳香之气浓。黄帝内经曰,“”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名称:肉豆蔻散

组成:肉豆蔻仁半两(面裹,火煨熟,)黑附子半两(去皮脐,盐炒),缩砂半两(去皮),木香半分。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脾脏气不和,多痰逆,食饮无味,腹胁疼痛,大肠虚滑。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制备方法:上为散。

郑注,此少阴人方,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多则虚寒,附子温之

名称:羊肉汤

组成:血羊脯2-3两,生姜2两,桂皮5钱,干姜5钱。

出处:《济众新编》卷二。

功效:双补气血。

主治:男子、妇人阳虚瘦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冬月生羊肉1大盏尤好。

加减:血虚,加白芍药(酒炒黄)2钱。

郑注,少阴人方

名称:补骨脂丸

组成:补骨脂2两(微炒),葫芦巴1两(微炒),胡桃瓤不计多少。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肾脏虚冷,骨痿少力,腰膝沉重,行步艰难,气虚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制备方法:上为末,后用胡桃捣和,调入糯米粥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胡芦巴散

组成:胡芦巴1两,丁香1两,舶上茴香1两,沉香3分,肉豆蔻半两(去皮)。

出处:《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主治:肾脏气冷,呕逆腹胀,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入盐1捻,煎至6分,和滓,空心、食前热服。

制备方法:上为散。

人参官桂附子汤(《东医寿世保元》)人参25~50g,官桂15g,黄芪15g,白芍10g,当归15g,炙甘草5g,炮附子10g,姜3片,枣2枚。少阴人亡阳重症。

独参八物汤(《东医四象新编》)人参50g,黄芪5g,白术5g,白芍5g,当归5g,川芎5g,陈皮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正气虚之少阴人郁狂证,阳明证胃家实者。

鸡参膏(《东医寿世保元》)人参50g,桂皮(桂皮以桂心代用)5g,鸡一只。疟疾、痢疾。疟疾症见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痢疾症见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人参吴茱萸汤(《东医寿世保元》)人参50g,吴茱萸15g,生姜15g,白芍5g,当归5g,官桂5g。少阴人太阴证及厥阴证。

人参陈皮汤(《东医寿世保元》)人参50g,生姜5g,砂仁5g,陈皮5g,大枣2枚。小儿阴毒慢惊风。

人参桂皮汤(《东医四象新编》人参50g,炮干姜5g,砂仁5g,陈皮5g,桂皮5g。小儿脾胃虚寒之证。腹痛,泄泻。

姜附汤(《东医四象诊疗医典》)干姜50g,炮附子1枚。里寒腹痛,泄泻。

四逆汤(《东医四象诊疗医典》)炙甘草30g,炮干姜25g,生附子1枚。手足厥冷,腹痛下利,中风急救。

茵陈四逆汤(《东医寿世保元》)茵陈50g,炮附子5g,炮干姜5g,炙甘草5g。少阴人黄疸(阴黄),汗不止。

茵陈橘皮汤(《东医寿世保元》)茵陈50g,白术5g,陈皮5g,半夏5g,生姜5g。阴黄,呕不止。

独参良朋汤(《东医四象新编》)人参50g,生姜10g,当归5g,官桂5g,陈皮5g,大枣2枚。小儿泄泻,慢惊风。

独参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东医寿世保元-附录》人参一两乃至五六两水煎,去滓,安新汲水中,取冷服,功难尽述。

活血祛风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临海指南》主治:脚气。桂枝50白术白芍各25苍术青皮当归川芎木香乌药各7.5香附子甘草各5细辛霍香苏叶各2.5加减:湿加白术为君;虚加人参,黄芪为君;肾虚何首乌为君。用法:日服一副,早晚水煎服。

活血祛风汤《中国朝鲜民族医学真髓-四象青兰新鉴》桂枝50白术白芍药各25苍术青皮当归川芎木香乌药各7.5香附子甘草各5细辛霍香苏叶各2.5加减法:湿则白术为君,气虚则人参,黄芪,肾虚则加白何首乌。备考:二,三剂

当归建中汤《金明旭临床经验方集》-治疗因脾络生病,饥饿腹痛,食物后痛减。

处方:白芍药30,当归20,桂枝(或肉桂)15,生姜15,甘草10,大枣四个。用水煮,放糖稀30待服

郑注,糖稀,有玉米糖。

桃花汤《金明旭临床经验方集》-治疗痢疾,虽无急症,但浓血便仍不止,虽小腹痛,但无里急后重。赤石脂30,米40,干姜7.5。

先煮赤石脂15,后再放赤石脂15煮。

若阳气不足有虚火加人参。

附录:少阴人旧版方剂——百科全书朝医学方剂

少阴人方

黄芪桂枝附子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是少阴人方剂。方由黄芪15g,桂枝15g,白芍10g,当归15g,炙甘草5g,炮附子5~10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益气,回阳救逆。

升阳益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0g,黄芪10g,桂枝10g,白芍10g,白何首乌5g,官桂5g,当归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升阳益气。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补中益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5g,黄芪15g,白术5g,当归5g,陈皮5g,炙甘草5g,苏叶2.5g,藿香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益气,壮脾固中。

郑注,藿香太阳人药,广藿香少阴人药

黄芪桂枝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桂枝15g,黄芪10g,白芍15g,何首乌5g,当归5g,炙甘草5g,生姜2片,大枣二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脾而充足内外之力,补脾益气。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川芎桂枝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桂枝15g,白芍10g,川芎5g,苍术5g,陈皮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益气,壮脾温阳。

芎归香苏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为少阴人方剂。方由香附子15g,苏叶5g,当归15g,苍术5g,川芎5g,陈皮5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葱5茎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内守,解肌之表邪。

八物君子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0g,黄芪5g,白术5g,白芍5g,当归5g,川芎5g,陈皮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和脾,补气和血。

升阳八物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篇》,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0g,黄芪10g,白术5g,白芍5g,当归5g,川芎5g,官桂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功能补脾和脾,补气和血。

独参八物汤独参八物汤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本方由人参50g,黄芪5g,白术5g,白芍5g,当归5g,川芎5g,陈皮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补气,益气和血。

十全大补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系八物君子汤加味而成。方由人参5g,黄芪5g,白术5g,当归5g,白芍5g,川芎5g,陈皮5g,白何首乌5g,官桂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补气血。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香附子八物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香附子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5g,白何首乌5g,川芎5g,陈皮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调气,开郁和胃。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桂枝半夏生姜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生姜15g,桂枝10g,半夏10g,白芍5g,白术5g,陈皮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消痰,温里止呕。

香砂养胃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g,白术5g,白芍5g,半夏5g,香附子5g,陈皮5g,山楂肉5g,砂仁5g,白豆蔻5g,干姜5g,炙甘草5g组成。功能,健脾养胃,温中消食。

赤白何首乌宽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白何首乌5g,赤何首乌5g,良姜5g,干姜5g,陈皮5g,青皮5g,香附子5g,益智仁5g,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为补脾益气,开脾胃之气。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蒜蜜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白何首乌5g、白术5g、白芍5g、桂枝5g、益母草5g、茵陈5g、赤石脂5g、罂粟壳5g、大蒜5根、蜜半匙、姜三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涩肠。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鸡参膏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0g,桂枝5g,鸡一只组成。每日一付浓煎服。功能,补脾益气,温肉理。

郑注,参鸡汤产后大补

巴豆丹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巴豆一粒或半粒,单味组成。去壳研末,温水吞下。功能攻下通便。

郑注,巴豆不去油

人参吴茱萸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0g,吴茱萸15g,生姜15g,白芍5g,当归5g,蛴螬5g组成。水煎服。功能,补脾充足内外之力。

郑注,蛴螬,太阴人药?

人参陈皮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g,生姜5g,砂仁5g,陈皮5g,大枣2枚组成。水煎频服。功能为补脾消食,定气定魂。

人参桂皮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篇》,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g,砂仁5g,陈皮5g,干姜5g,桂皮5g,大枣2枚组成。水煎频服。功能为温胃逐冷,健脾补气。

官桂附子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又名人参附子官桂汤。方由人参15g,白术10g、炮干姜10g、官桂10g、白芍5g、陈皮5g、炮附子5~10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为补脾温里。

吴茱萸附子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0g,白术10g,白芍5g,陈皮5g,吴茱萸5g,炮干姜10g,官桂10g,破故纸5g,炙甘草5g,炮附子5~10g,小茴香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中补脾。

白何首乌附子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白何首乌15g,炒白术15g,白芍15g,桂枝15g,炮干姜15g,陈皮5g,炮附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中助阳,健脾补气。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三白理中汤三白理中汤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白何首乌15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桂枝15g,炮干姜15g,陈皮5g,炮附子5g,山楂5g,大蒜10g,炙甘草5g组成。功能温中补虚,消食。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藿香正气散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藿香7.5g,紫苏叶5g,白术2.5g,苍术2.5g,半夏2.5g,陈皮2.5g,大腹皮2.5g,青皮2.5g,桂枝2.5g,干姜2.5g,益智仁2.5g,炙甘草2.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

郑注,藿香太阳人药,广藿香少阴人药

宽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干姜5g,良姜5g,青皮5g,五灵脂5g,益智仁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理气温里止痛。

郑注,高良姜太阳人药

桂枝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5g,生姜10g,大枣10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

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10g,白术5g,干姜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温里。

姜附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炮干姜50g,炮附子1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里。

四逆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炙甘草30g,炮干姜25g,生附子1枚组成。水煎服。病危时,二付同煎服。功能固脾、温里、助阳。

赤石脂禹余粮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赤石脂12.5g,禹余粮1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涩肠止泻。

大补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g,白术5g,白芍5g,黄芪5g,肉桂5g,砂仁5g,陈皮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补脾,温里固中。

木香顺气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乌药5g,香附子5g,青皮5g,陈皮5g,厚朴5g,枳壳5g,半夏5g,木香2.5g,缩砂2.5g,桂枝1.5g,干姜1.5g,炙甘草1.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

香苏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香附子15g,苏叶12.5g,陈皮5g,苍术5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葱二茎组成。水煎服。功能理气和中,解脾之表邪。

桂枝附子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桂枝15g,炮附子15g,白芍10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收敛脾元,回阳救逆。

茵陈四逆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茵陈50g,炮附子5g,炮干姜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中补脾。

茵陈橘皮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茵陈50g,陈皮5g,白术5g,半夏5g,生姜5g组成。水煎服。功能健脾利湿,消痰止呕。

三味参萸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吴茱萸15g,人参10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水煎服。功能健脾和胃,温中止呕。

霹雳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炮附子一枚。水煎去滓,和蜜冷服,服后躁止得汗而睡。功能为驱逐冷气。

温白元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炮川乌12.5g,吴茱萸25g,干姜25g,肉桂25g,川椒25g,赤茯苓25g,厚朴25g,人参25g,巴豆霜25g组成。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梧子大。每次3~7丸姜汤服用。功能温中健脾,功遂冷积。

郑注,川乌有毒。赤茯苓少阳人药

三棱消积丸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三棱35g,蓬术35g,神曲35g,巴豆炒黑25g,青皮25g,陈皮25g,茴香25g,丁香皮15g,益智仁15g组成。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次3~40丸姜汤水服。日1~2次。功能温中消积。

香砂六君子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香附子5g,白术5g,白茯苓5g,半夏5g,陈皮5g,厚朴5g,白豆蔻5g,人参2.5g,甘草2.5g,木香2.5g,砂仁2.5g,益智仁2.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消食。

人参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人参适量。研末敷于患处。主治少阴人诸疮。

瘴疸丸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茵陈50g,常山20g,鳖甲20g,巴豆霜20g组成。共为细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次3~5丸,空心温水服。功能利湿退黄,截疟消痞。

郑注,鳖甲少阳人药

秘方和滞丸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三稜20g,蓬术炒黑20g,半夏12.5g,木香12.5g,丁香12.5g,青皮12.5g,陈皮12.5g,黄连12.5g,巴豆(醋浸一宿)30g组成。共细末,以乌梅子末和适量面粉煮之糊为丸,

郑注,黄连少阳人药

砂仁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砂仁10~25g。细末每次3~5g用温水吞下。

当归温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当归15g,白芍药12.5g,白何首乌5g,白术5g,桂枝5g,川芎5g,黄芪5g,延胡索5g,益母草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补脾益气,补血。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苏子导痰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苏子10g,半夏7.5g,当归7.5g,南星5g,陈皮5g,厚朴3.5g,枳实3.5g,甘草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内守,理气化痰。

独参良朋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人参50g,生姜10g,当归5g,官桂5g,陈皮5g,大枣2枚组成。每日一付,水煎频服。功能温中补脾。

补益固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黄芪10g,桂枝10g,人参10g,白芍药5g,炙甘草5g,当归5g,川芎5g,白术5g,陈皮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益气,调和气血。

香砂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白芍药10g,砂仁5g,藿香5g,陈皮5g,炙甘草5g,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消食。

郑注,藿香太阳人药,广藿香少阴人药

桂枝葱苏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人参10g,白术10g,白芍药10g,干姜5g,炙甘草5g,炮附子5g,当归5g,川芎5g,桂枝5g,苏叶5g,葱3本,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补气,温中散寒。

独参理中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人参25g,白术10g,干姜10g,白芍药10g,陈皮5g,炙甘草5g,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中健脾。

健脾壮胃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人参5g,黄芪5g,官桂5g,当归5g,川芎5g,白芍5g,炙甘草5g,白术5g,干姜5g,陈皮5g,苏叶2.5g,香附子2.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内守,扶正祛邪。

姜术破积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苍术5g,白术5g,良姜5g,干姜5g,白何首乌5g,大蒜5g,陈皮5g,青皮5g,厚朴5g,枳实5g,木香5g,大腹皮5g,白芍药2.5g,炙甘草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温中补脾,行气消食。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官桂独参八物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剂。方由人参25g,黄芪15g,白术5g,白芍5g,当归5g,川芎5g,官桂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脾内守、温补。

黄芪苏叶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黄芪20g,桂枝10g,白芍药10g,川芎5g,当归5g,炙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补虚。

寿脾解语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白何首乌10g,紫苏叶10g,天南星10g,黄芪10g,桂枝10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消脾痰,扶正祛邪。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七气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半夏15g,人参3.5g,官桂3.5g,炙甘草3.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壮脾消痰。

正气天香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香附子15g,乌药10g,陈皮10g,苏叶10g,干姜2.5g,炙甘草2.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行气止痛。

如神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当归10g,香附子10g,木香10g,元胡10g,桂心10g组成。共为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0g姜汤送服。功能壮脾内守,行气止痛。

郑注,延胡索太阳人药

加味八物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人参10g,当归10g,黄芪10g,川芎10g,白术5g,白芍5g,陈皮5g,炙甘草5g,香附子炒5g,艾叶一合,大枣一合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补气,理气调血。

人参罂粟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人参5g,白术5g,白芍药5g,罂粟壳5g,陈皮5g,益母草5g,甘草5g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止痢。

郑注,罂粟壳有毒。好多中成药有罂粟壳用于止咳,止利。细看说明书。

鸡芪膏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经验方。方由黄芪50g,桂枝25g,鸡一首组成。浓煎频服。功能补气温中。

如意丹本方出自《东医四象医典》,少阴人方剂。方由川乌炮40g,人参25g,吴茱萸25g,川椒25g,白僵蚕25g,厚朴25g,肉桂25g,当归25g,巴豆霜12.5g组成。共为细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次服5~7丸,温水服。功能补脾温中,通脾之关格。

郑注,川乌有毒。僵蚕太阳人药。

保命饮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太阴人方剂。海盐(盐之自然汁)。初次服一匙,渐增之一钟。功能软坚消肿。

唐橘汤本方出自《东医寿世保元》,少阴人方剂。方由橘皮5个,唐花一撮组成。水煎频服,以治愈为度。功能化痰。

温中饮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生姜15g。取汁顿服。

煖肝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尾参10g,白何首乌10g组成。共为细末,上眼。

郑注,何首乌太阳人药。

柳派方剂学少阴人方剂功效

四时伤寒外感加减川芎桂枝汤: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李氏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黄芪清热汤: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苏叶清热汤: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桂枝半夏生姜汤:温肺散寒,温化寒痰太阳病黄芪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解太阳之表,和少阳之枢)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川芎桂枝汤:辛温解表,宣肺定喘川芎香苏散:(芎归香苏散)辛温解表,温肺散寒李氏理中汤:温中散寒,温补脾阳八物君子汤:和解通里,益气培元阳明病李氏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固表清热,益气生津(升补脾气,补肺益气)升阳益气汤:益气生津,和解通里独参八物汤:温阳救逆,和解通里少阳病柳氏人参养胃汤:和解少阳兼温太阴,芳香化湿,宣达透表少阴病官桂附子理中汤:温阳救逆,通脉回阳,温阳散寒白芍药补阴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补益肾精,滋养肝肾)厥阴病人参吴茱萸汤:温阳救逆理中汤:温中补虚,和胃安蛔三味参萸汤:温中散寒,将逆止呕人参桂枝汤:清上温下人参附子理中汤:清上温下,温中散寒卫气营血黄芪苏叶汤:清肺平喘,清热化痰桂枝苏叶汤:清肺平喘芍药清营汤:营卫双清,解表透热,清热凉血加减芍药清营汤:滋阴养液泄火,滋阴潜阳三焦茵陈茺蔚子汤:渗湿利湿十二味宽中汤:渗湿利湿,行气止痛肝病香附子疏肝汤:疏肝解郁,行气疏滞香附子八物汤:疏肝解郁茺蔚子清肝汤:清肝泻火白芍药养肝汤:滋养肝阴当归补肝汤:补血养肝吴茱萸附子理中汤:暖肝散寒,通脉回阳茵陈温胆汤(清胆汤):清化痰热,利胆和胃心病人参补心汤:补益心气大枣养心汤:滋阴养心安神合欢皮清心汤:清心泻火当归厚朴汤:通阳化瘀参附汤:通阳化瘀,回阳救逆加减涤痰汤:條痰开窍,养心安神脾病白术健脾汤:健脾益气芍药健脾汤:(芍药养脾汤)滋养脾阴,润肠通便黄芪补胃汤:补益胃气茵陈清胃汤:清胃泻火肺病苏子养肺汤:滋阴降火,滋阴润肺加减芍药汤:清化大肠湿热,调气导滞肾病红参补阳汤:温补肾阳脏腑兼病香砂养胃汤: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加减归脾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阴阳气血津液升阳益气附子汤:回阳救逆当归芍药汤:活血化瘀当归通脉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独参汤:补血,益气摄血当归润燥汤:养血润燥,疏风清热五邪茵陈枳壳汤:养阴祛风,清热燥湿,止痒黄芪解毒汤:滋阴泻火,清热解毒乌药苍术汤:祛湿除痹,散寒止痛黄芪白术汤:祛湿除痹,散寒止痛妇科苍术生化汤:化瘀生新,活血祛瘀益母草生化汤:化瘀生新,活血祛瘀耳鼻喉科辛夷清肺汤:宣肺通窍清热

四象医学入门古书

其实大家小时候已经学过四型理论,不可思议吧!

CSMP性格——太阳孙悟空,少阳猪八戒,太阴沙和尚,少阴唐僧

CSMP四型性格测试

四型人格,你属于哪一类?

四型性格测试:你是西游记里的谁?

从西游记看四型人格

四型人格——你是哪一种?

《西游记》是最好的组合,说说什么是四型人格?

DISC性格——太阳老虎,少阳孔雀,少阴猫头鹰,太阴考拉

DISC四型人格:我是谁?

四型性格:看你是哪种?

人格四象學

四型人格测试

四象医学性格

太阳龙,

少阳马,

少阴羊,

太阴牛,

古代四象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转到——四象讲堂直播间

                郑裕成









































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4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