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苏木

“苏木,又跑哪儿去了?”白发须眉的老者眯着眼坐在藤椅上,清清淡淡的一声将身后蹑手蹑脚的苏木吓得一激灵。

“没、没去哪儿。”苏木紧张地说,“采药去了!”

“药呢?”老者又问。

“呃……”苏木答不上来。

“唉,让你背这《本草纲目》,背了大半年了,怕是十页都不到,每次都要给我偷溜出去玩儿。”老者终于睁开了眼。

“这些个黑黑黄黄的根茎块叶,长得都一模一样又不好看,偏还有那么多功效,枯燥极了,这怎么背得下来啊?”苏木嘟嘟囔囔的说着。

“枯燥无味么……”老者沉思,“也罢,带你去我的药室看看吧。”起身便走,苏木一惊,立即跟上。

苏木这年十岁,这老者是当地有名的老神医。十年前上山砍伐苏木时,却发现了这个孩子,故带回了家,取名苏木,甚是疼爱。老人无子,便想将所学传给苏木,可惜苏木顽皮得很,总静不下心学。这才引出了开头那一出。

虽说老人的家是苏木的天下,可这药室苏木却没怎么去过,老人怕苏木还小会误食了药室中一些有毒性的药,没有老人带着是不能去的,而苏木觉得不过是些土似的药材,也不太想看,便几乎没有去过。

不一会儿便到了药室,老人推门而入。苏木抬起头,第一次正眼打量起这十方天地来。比想象中大,一排排高大的药柜有序的静默着,几张桌子,上面是秤砣等各样的器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苏木,”老人问道,“你觉得什么是中药?”

苏木一愣,脱口便出“一块块土色的药材,一碗碗黑色的药汤。”

老人笑道,“土色,黑色么?”说着拉出了一个抽屉,鲜艳的红色。

“《中药大辞典》所记载的种植物药中,黄色药物占41.3%,如黄连、黄芩、大黄、姜黄,大多入肺、脾经;绿色药物26.7%,抗菌消炎,多入肝胆经,如木兰,菰兰;红色药,物14.8%,多治感冒,入心与小肠经,如这红花、还有枸杞;黑色10.3%,入肾与膀胱,像生地,熟地,黑附子;白色占6.9%,利水渗湿,补气养阴,多入肺肾,像野百合、白芍、白茯苓都是白色的。”

老人顿了顿,又拉开了一个抽屉,“这是青黛,漂亮吧,还有紫苏。中药的颜色、种类,远不是你所想的那么少。不仅有植物药,还有矿物药、动物药。绿矾、朱砂,一些动物的分泌物像五灵脂、夜明砂。每个药都不一样,就算是同种药也各不相同,像一个个小人似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药也不仅仅是药,很多我们日常的吃食也是中药的一味,像山药、山楂、乌梅等。我们虽然取了很多植物的根部、茎部,但别忘了它的本体,那可是有着五彩斑斓的花儿,中药并不遥远,甚至于你在外头瞎晃的时候,你躺倒的一片草地上,你瞅着好看摘地花儿,可能也是中药哩。说是药,其实都是些大多都是些动植物,能治病而已。中药啊,是活的啊”。

苏木听得一愣一愣,看着眼前鲜艳明媚的色彩,好像还不敢相信这是药,老人微微一笑,找出了一个长条状的药物。

“这是苏木,”老人说,“豆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活血祛瘀,消肿定痛,《本草纲目》曰:苏木,煎汁忌铁器,则色黯。其木蠹之粪,名曰紫纳,亦可用。而蒙古语中,苏木的意思是箭,像箭一样吧,苏木,冲破任何阻碍。”

老人的语调竟哀伤了起来……苏木不知为何意。“苏木,你可知中药不仅可治病,可食用,可驱虫安神美容养颜,还可作染料?”

“染料?”苏木惊奇的瞪大了眼。

“中药你不知道的用处可多着了呢。”老人一笑,“走吧,试试吧,栀子染黄色,青黛染蓝色,茜草、红花可染红色。而苏木,含有苏木红色素,是古代著名的红色系染料,染出来偏粉红色。”

那日下午,是苏木开始爱上了中药的第一个下午,后来染的那条小小的粉色围巾,一直被苏木带在身旁。

后来,苏木长大了,考上了一所著名的中医药大学,老人也去世了。只留下了那所房子,现在看来小小的药室。

苏木潜心于研究药物,另一个爱好是读书,他常常抱着本诗词书看的不亦乐乎,别人问有什么好看的,他笑道:“’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半夏和松桂可是好药啊,我不仅读诗,我是在读药,读情。不仅是诗。小说、电视剧中的中药也不在少数。四大名著的作者个个都是懂药人,《红楼梦》中就有四十多个方剂,一百多种药材,《仙剑三》火吧?徐长卿、景天可都是中药名。你不是常看武侠小说?天材地宝朱果,其实就是柿子,清热,润肺,生津,解毒。主治肺痿,咳血,咽喉干燥,热渴,口舌生疮,热痢,便血,你最近上火,多吃点。”

说完又吟他的四季歌去了: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在苏木看来,中药不仅仅只是药的文化,是华夏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多少文人墨客以药入诗,不仅是药名的美丽,也是对药的崇敬,中药与人息息相关,中药对人影响巨大,一个个药名,积淀了多少年的艰辛奋斗啊,有多少为人类着想的医生。

中药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文化内涵,是与自然同生,顺于自然而不屈于自然的民族精神。中医药是国粹,是文化,是情感。无中医,不中国。连自己老祖宗赖以生存的救命方法都摒弃,何谈华夏子孙。中药是活的,是自然,是人。药啊,诗啊,是好东西啊……苏木想。

大二的时候,苏木遇见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子,送了她一个内含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的香囊,可以驱蚊虫。女孩子很惊喜,不久他们恋爱了,苏木常常送一些小植物、小药材、或是熬一碗美容养颜粥。但是时间久了,女孩子还是个女孩子,喜欢甜腻的巧克力,精致好闻的香水。

苏木笑笑,总会有人懂得,药中的情,希望你健康,你长寿,不被任何疾病所侵害。每份礼物都是情,是爱,是关怀啊。不过,偶尔也应该送送化妆品吧?苏木想,中西结合不是坏处。

后来苏木去了外国留学,众人惊讶,“你不是最热爱中医的吗?怎地去了国外?”

苏木依旧是和老人以往一样清淡的笑容和语气,“谁说中医不能去国外了?若中医只限于中国,即使这中国再大,也有穷尽的一刻。国外也有许多国内稀缺或没有的药材,西医的思想也值得我们借鉴。中医重于整体,讲究平衡,西医则将人体分解开来,注重部分,高效快速。其提取药中有效成分做成药丸,远不似药汤苦口,且有效性大大提高,很值得借鉴,若中医能取其之长补其之短岂不好?再说现在许多人不信中药、诋毁中药,很大原因是中药的不确定性,只凭中医的经验,无法说其原由,什么性温性寒,说不清道不明,了解后才会信任,才会减少恐惧。西医不为我们中医解决了不少原理问题吗?现在看中药早不是以往的单凭外观、气味、水试、火试等了,而是用红外光谱等现代技术研究其成分、元素。而且外国的医药制度可比我们好多了,我国关于中药中医的法规少之又少,且不完善。但需求数量巨大,导致很多人卖假药、买假药,加剧了大家的抵触心理。中医已不如前……好在近来国家及WHO又开始支持中医发展,现在是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期,但若要冲出阻碍,还是要多学习,更精进,在当代背景下,学会利用现代资源,结合中西医药的思想与方法啊。”

上了飞机,苏木靠着小小的玻璃窗,窗外天空一片碧蓝,苏木陷入了对未来的思考。

传统医药仍是世界上大多数人能接触到的医药保健领域,而现代疾病对于人来说仍有很大危害,特别是老年病发病率高,疾病低龄化,中药这种较为温和自然的治疗方式受到青睐。

记得以前老人说过:中药虽用处颇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仍是治病救人。如何充分利用中药这一极好的资源值得深思。学会创新,如“智慧制药”,不止于生产设备自动化,而是建立具有感知、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智能制药平台,在保证古法炮制中药的质量的前提下融合现代技术。

跨越中西方的隔阂,谁说中医药不是科学?中医药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没有谁更加先进,只有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合作。中医药,不,世界上所有的医药技术的未来,必然如儿时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斓的中药一般多彩而明朗。

冲破阻碍吧,苏木。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5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