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医药的总称,其产生渊远流长,远古神农尝本草的传说表明在数千年前先民们便对中药有一定的认识。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古代人民对药物进行详细的观察、使用和总结后,将每种药物一一进行命名及分类,才有了我们今天丰富而珍贵的中医药知识宝库。中药药物成千上万种,其命名的依据多种多样,或根据中药产地、或根据形态功效,亦或以生长环境、来源、故事传说等进行命名。在今天,我们加深对中药命名规律的了解,有利于对其中所蕴含中医文化内涵及药物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十二生肖是中国重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以十二地支相配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文化涉及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层面,深含思想观念,又密切联系实际。生肖文化全面反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在药物学上,有许多中药的命名来源于十二生肖,而闽山常用药里头,也有不少药物是以动物命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启十二生肖与中药之间的故事之旅吧。
(一)鼠
与鼠相关的中药,我们不得不谈谈一些来自老鼠身上的药物。说到老鼠,大家想必会想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贼眉鼠眼”、“投鼠忌器”、“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等等这样的词汇,大伙都会觉得老鼠胆子小、异常狡猾、坏事做尽。因此老鼠自古来深受人们痛恨。那按老鼠这样的属性,也可以入药?不是说缺啥补啥?那吃了老鼠岂不是坏了品性。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药真是有勇有谋,相当会玩,多的是你想不到的事。
在中药学上,有味药叫鼠胆,也就是鼠的胆子,用药取自于褐家鼠或黄胸鼠。我们平时形容一个人胆子小,多谓之“胆小如鼠”,古人也深知老鼠胆子小,不容易取得,但是他们还是很机智的,在《本草新编》中就提到了鼠胆的取法,“胆最难取,必将鼠养熟,乘其不知觉之时,一旦击死,取则有胆,否则无胆也”。也就是说你不能让老鼠感到畏惧,得和它混熟了,再一招致命,然后立刻取出鼠胆。古人认为,“鼠胆最小,略一惊惶便碎矣”,这不就是我们说的胆儿都吓破了。那鼠胆能有什么作用呢?古人认为鼠胆苦寒,具有清肝利胆,明目聪耳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青盲,雀目,聤耳,耳聋。在诸多古书中,都记载着鼠胆的用法及奇妙药效,如《丹溪心法》治耳聋“鼠胆汁滴入耳中,尤妙”,又如《肘后备急方》“取鼠胆,纳耳内,不过三,愈”,再如《古今医统大全》“治雀目,才日落则不见物。用雄鼠胆汁点大,内自明”。
那为何鼠胆有这样奇妙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先生给了这样的解释,“癸水之位在子,气通于肾,开窍于耳,注精于瞳子,其标为齿。鼠亦属子宫癸水,其目夜明,在卦属艮,其精在胆。故胆能治耳聋、青盲,睛能明目,而骨能生齿,皆肾病也”。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在十二地支中,鼠属子,而癸水之位在子,子得其养啊,故而鼠亦属癸水所养,在人脏腑对应肝胆,也就是鼠应归属肝胆经,因而李先生认为鼠的眼睛、鼠胆、鼠骨均是精微所注,人如果用了,鼠眼可以明目,鼠胆可治耳聋,鼠骨能治齿疾。由此可知,老鼠一身尽是宝啊。其实不单如此,古人连老鼠的粪便都不放过,在中药学上,将复齿鼯鼠的粪便入药,称为五灵脂。因五灵脂性甘温,色黑入血分,具有疏通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故而为妇科要药。五灵脂亦是闽山常用药品,临床上常与蒲黄合用治疗胃痛、腹痛、痛经等瘀血所致疼痛,效果明显。嘿嘿,也许诸位看客们也吃过,只是不知道它是老鼠屎罢了。
现在想想,从古人对老鼠的多种玩法看来,我们与老鼠的恩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归山原创出品,精彩下期继续!欢迎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