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机是瘀血内停,故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为主。因本病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关,治疗时尚需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体质分别论治。一般经前以调气祛瘀为主,经期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为主,经后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主。
(1)气滞血瘀证
证候: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暗有块,块去痛减,腹中积块,固定不移,伴胸闷乳胀;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代表方剂: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延胡索 五灵脂 丹皮 乌药 香附 甘草
(2)寒凝血瘀证
证候: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味。
常用药物:小茴香 干姜 肉桂 当归 川芎 赤芍 没药 蒲黄 五灵脂 延胡索三棱莪术
(3)湿热瘀结证
证候:下腹结块,平时小腹隐痛,经期加重,灼痛难忍,拒按,得热痛增,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黏,带下量多,色黄质黏味臭,或伴低热绵绵,或经行发热;舌质紫暗,舌边尖有瘀斑、瘀点,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代表方剂:清热调血汤加味。
常用药物:丹皮 黄连 当归 川芎 生地 赤芍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 黄柏 红藤 薏苡仁 三棱
(4)痰瘀互结证
证候:下腹结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剧烈,拒按,平时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味;舌暗,或舌边尖有瘀斑、瘀点,苔白滑或白腻,脉细。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逐瘀。
代表方剂: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常用药物:苍术 白术 半夏 茯苓 滑石 香附 川芎 当归 桃仁 红花 熟地 白芍 海藻 昆布 贝母 三棱 莪术 水蛭 荔枝核 夏枯草
(5)气虚血瘀证
证候:经前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经色淡质稀,或婚久不孕,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大便不实;舌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化瘀。
代表方剂:理冲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 党参 白术 山药 花粉 知母 三棱 莪术 生鸡内金
(6)肾虚血瘀证
证候:经行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量少,色淡暗质稀,或有血块,不孕或易流产,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暗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代表方剂: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常用药物: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当归 枸杞 杜仲 菟丝子 桃仁 红花 川芎 赤芍 延胡索 三七
治疗偏方
中药处方(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一。
柴胡10克花粉15克当归9克炮山甲15克桃仁(打)15克川红花6克大黄(酒洗,后下)9克甘草3克台乌15克琥珀末(冲)1.5克黄糖(自加)适量。
自加鸡蛋1只,与药同煎,清水3碗煎至1碗(鸡蛋去壳)后纳黄糖,空腹服药。
活血祛瘀,理气养阴除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病痛。
经痛剧烈,经中夹血块者,酌加延胡15克,九香虫12克,以理气化瘀除痛;肿块大者,酌加山楂、三棱各12克,丹参15克,以破瘀消症;高热,经红稠者,酌加银花藤,或大黄加量或加黄岑12克;低热者加丹皮、毛冬青各15克,以清热凉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者,加北芪15克,以补气摄血,配合当归,养血不留瘀;口渴心烦,舌上少苔者,酌加太子参、淮山药、麦冬各15克,养阴生津;里急不甚,大便无异常,可去大黄。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二。
云茯苓12克桂枝4.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皂角刺20克鬼箭羽20克石见穿15克。
水煎待温,分次服。
活血化瘀退热。
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经前发热。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班结业,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气功师进修班结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世界生态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