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史志》由昔阳县政协、史志研究室、洲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旨在唤醒沉睡历史,激发乡愁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推介魅力昔阳,构筑属于我们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把囊(那)缰绳给你放哩长长哩
昔阳话把纺麻绳的工匠叫“麻匠”,纺麻绳的场所叫“麻匠铺”。纺出的绳子叫“绳”,也叫“绳绳”。
“麻匠”是个很古老的职业,据说上古时期还没有文字以前就用结绳来记事,可见“麻匠”的历史比有文字的历史还要长。
“绳”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细看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的各色人物,挑担的,赶车的,拉牲口的,撑船的,开酒肆的,都和绳子有关。“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绳股股纺好后就用“绞绳机”拧成麻绳。根据所纺麻绳的粗细,一般是四股、股,六股、八股,最多的还有十二股的。也有两股、三股、五股拧在一起的,不常见。“绞绳机”是两个木架子,一个长长的,一个短一点,长长的木架子上面有十二个摇把,另一端是个钩子。短木架子一般是有四个摇把钩子,可以同时纺四条绳。纺绳的时候,把两个木架子分列于一片空地上,把长木架子固定,短木架子不固定,上面压一块大石头。相隔的距离比所纺绳的长度还要长一截。把绳股股两边挂好,长木架这边是一个钩子挂一个绳股股,通过一个叫做“瓜儿”的专用工具然后挂在短木架那边一个钩子上,纺几股绳就吧几股“绳股股”放在一个钩子上。这个“瓜儿”用硬木制成,一头粗,一头细,半尺长短。是个圆锥体,上面有很多槽。绳股股就放在这槽里,把“瓜儿”细的一头朝短木架子一边放好。准备好以后就开始摇动两边的摇把,长木架这边用一块上面有眼儿的木板把摇把串联起来,一般是一块木板上有四个眼儿,十二个摇把分三组。摇动木板,摇把就一起摇动。绳股股越拧越紧,一端就拧成了一股,“瓜儿”就缓慢地往前移动,“瓜儿”是绳和绳股股的分界线。“瓜儿”的前面是绳股股,后面是拧好的麻绳。短木架子也会缓缓地移动,在上面压一块大石头就是来减慢它的移动速度。达到把绳拧紧的目的。等到“瓜儿”移动到绳股股的的末梢,停止摇动,把“瓜儿”取下,把绳头处理好,一条麻绳就纺好了。
纺麻绳的工艺并不复杂,先用纺车把麻皮拧成“绳股股”,纺麻绳的纺车比纺棉线的纺车要简单些,一个摇把带一个轮轴,操作的时候一手转动摇把,一手不停地往里续麻皮,纺好的绳股股就源源不断地缠在轮轴上,直到把轮轴缠满,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绳锭,昔阳话叫“绳蛋蛋”。把“绳蛋蛋”取下来再继续操作。
最细的绳有绿豆粗细,叫“绿豆绳”。一般用于一些小物品的捆扎。
小指粗细的绳一般用四股或六股纺成,叫“索绳”。这是一种常用的绳子,乡民们常用来穿“笸篮”,所以也叫“笸篮绳”。上山砍柴时,在“索绳”的一头拴着个用硬木树杈子做成的钩子,利用钩子改变用力方向把柴禾捆紧。这叫“钩绳”。
拇指粗细的绳一般用六股或八股纺成,叫“套绳”。常用于牛拉犁耕地,毛驴拉车用的绳子叫“套绳”,拉小平车时有专门的长套绳叫“曳股”。牵牲口的绳子叫“缰绳”,都是这一种绳子。
乡民发生纠纷,常听到有一句俗语叫“把囊(那)缰绳给你放哩长长哩”,那就有蔑视对方的意思。缰绳放的再长也在主人的掌控之中,只是给了你一点有限的自由而已。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是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心。紧接着的一句是“牛蹄钵钵儿还能翻了船唠”。昔阳话把小而浅的“坑坑儿”叫“钵钵儿”,“牛蹄钵钵儿”就是牛在泥泞的地上踩下的牛蹄印子,里面那一丁点儿水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然而世上的事情往往难以预料,近年来常有一些大人物因贪落马,很多就起缘于一些小人物的举报,乡民们对此的说法是“这下可是牛蹄钵钵儿翻了船啦”。
最长最粗的“绳”是用于“打乌灵”的大绳。有青皮核桃粗,好几十丈长。昔阳的东部有个叫“丁峪”的地方,山高沟深,悬崖峭壁,昔阳话把悬崖峭壁叫“塄”,土崖叫“土塄”,石崖叫“石塄”,这“石塄”上有一种鸟叫“乌灵”,乌灵鸟的粪是中药材,叫“乌灵屎”,据说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时,嫌其不雅,改名叫五灵脂。乡民们说乌灵有灵气,知道自己的粪值钱,它是“千里打食一处屙”,外出找食物不管走多远,从不在外面随便拉撒,总要回到自己的窝里才拉屎。所以乡民们在采集五灵脂时,直捣乌灵鸟的老巢,往往收获颇丰。乡民们把长长的“大绳”的一头固定在悬崖的顶部,一头拴在腰间,从悬崖上吊下来,悬挂在半空中,像耍杂技似的荡来荡去的采集五灵脂,乡民们把这叫“打乌灵”。最近这些年,可能是环境的原因,乌灵鸟少了,“打乌灵”的也少了,而改成了“打疙瘩”。昔阳话把树根叫“疙瘩”,也叫“树疙瘩”,悬崖峭壁上生长有一种岩柏,根就扎在这石头缝里,千百年来长成了千奇百态的形状,这些形状奇特的柏树根在根雕爱好者眼中就是宝贝,经常有城里人到这山沟里来收购柏树根,所以“打疙瘩”就成了乡民们的新职业。
还有一些常用的绳并不在麻匠铺制作,而是用手搓成。像过去做鞋用的细麻绳,昔阳话叫“小细绳”。常见妇女们坐在院子里一边纳底一边搓绳,把裤腿挽起半截,双手配合把麻皮放在小腿上“刺、刺”地搓,绳搓好后又“刺、刺”的一针一针地纳底。非常辛苦。还有口袋装满粮食后捆扎袋口的“扎口绳”也是用手搓成。
最近这些年,麻绳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地位逐渐被各种各样的尼龙绳、塑料绳所替代。去商店买东西都是用塑料绳捆扎,昔阳话把这叫“塑料皮皮”,这“塑料皮皮”用起来很方便,但也造成了污染,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也是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赵素卿(-),别号“散山人”,昔阳安平人氏,原兴盛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精勤立业。闲暇时间雅好书法、尤擅行草,沉迷金石、刻工得心。晚年居家赋闲养病,脱得喧嚣,静心回忆,从本地人的衣、食、住、行、心理、嗜好等方面,诠释民俗,追根方言,亲切质朴,谐趣横生,文章在《虎头山》、《乡土文汇》、《晋中文化财富》等均有发表,对于传承太行山区的农耕文明,无疑有大功存焉。
昔阳史志∣一个属于我们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唤醒沉睡历史激发乡愁记忆
传播优秀文化推介魅力昔阳
投稿邮箱:sxjzxyszb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