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电视剧《老中医》中提到了十八反和十九畏,那么很多人不是太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十八反的本义是指《神农本草经》记载的18种具有相反配伍关系的药物。《蜀本草》在统计《神农本草经》七情时称“相反者十八种”,此后就逐渐形成了十八反之说。事实上,《神农本草经》的相反药物并不止十八种,加之原十八反药物的分条,如瓜蒌分为瓜蒌壳、瓜蒌仁、瓜蒌根,芍药分为白芍、赤芍等,药数更不止十八。后世相反药物还不断增加。
其实这些在中药里都是配伍禁忌,在选药组方时应当避免配合使用。中药的配伍目的,是为了使临床用药更有效、更安全,因此,凡是合用后反而会使治疗效应下降;使毒副效应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效应者,原则上都不宜合用,属于配伍禁忌。所以《神农本草经》中就说:“勿用相恶相反者。”
从金元以来,配伍禁忌被医家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最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想想电视剧中死人的情景再看看这些药,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不要害怕,听我慢慢道来。
十九畏是金元以后医家概括出的19味配伍禁忌药。十九畏所涉及的并非19味具相畏关系的药物。相畏是指一味药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减弱或消除。相畏不仅不属于配伍禁忌,而且是应当充分利用的一种配伍关系。十九畏中各药对之间存在何种配伍关系,至今虽无定论,但属于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不是相反,就是相恶。
对于十八反和十九畏的认知,历来存在分歧,亦不乏有意配伍使用者,但遵信者居多,故一直被视为配伍禁忌。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做了不少研究,但结论颇不一致。由于十八反和十九畏本身涉及的问题很多,实验研究至今还不能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待十八反、十九畏的正确态度应当是:若无充分的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盲目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所涉及药对,或全盘否定十八反、十九畏。其实很简单不是,说十八反和十九畏不能用,只是看你有没有那个技术或经验来操控它,就像那些宝马一样,你有能力才能驱使它,没有能力只能远远观望。
在这北京同仁堂的妇科回生丸中就有十九畏的配伍,但是疗效好啊,对于妇科的子宫肌瘤很有效果。在配方中,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人参和五灵脂,这其中的道理,就是临床经验带来的。
成份:人参,白术(麸炒),苍术,茯苓,甘草,青皮(醋灸),陈皮,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去皮),红花,木香,香附(醋灸),乌药,延胡索(醋灸),三棱(麸炒),蒲黄,五灵脂(醋灸),苏木,乳香(醋灸),没药(醋灸),牛膝,大黄,地榆(炭),米醋,山茱萸(酒灸),黑豆,高良姜,羌活,木瓜。
除了十八反和十九畏,中医治病讲究一个辨证论治,就是什么人开什么药,电视剧中的的秦仲山已经是病入膏肓命不长久,翁泉海开的药方是安慰方“补中益气汤”,这是一个很平稳很常用的方子,人活先要张口吃饭,“补中益气汤”就是补中焦之气,恢复脾胃之力,先让人能吃饭,以延长寿命,当时对病人说安慰的话也是为了使其心宽,人心宽则气血流畅,这是一种情志疗法(以后我们会说到),以便使其药力能够更好的发挥,但是赵闵堂和吴雪初合并开出的药方则药力峻猛,峻猛之药在年轻人或者有实证的病人效果好,但是对于一个气血衰败,病入膏肓的病人来说,不用十八反和十九畏都能要了他的命,这就像让一个骨瘦如柴百病缠身的病人举斤的杠铃,不但举不起来,反而会被杠铃重量压死,人的脏腑功能承受力也是如此,另外再加上,秦太太是将两副药合并而用,其中又有十八反或十九畏的配伍,等于是在瘦弱病人举杠铃的时候又给补了两刀,可想而知,秦老爷死的有多冤枉。所以在将翁泉海无罪释放时它嘴里说的那句“冤枉”,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病人。所以说害人的不一定是药而是人心。
好了,今天就来到这里,明天见!
崔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