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沙坪坝想不火都难全国人民都已经

火了

这两天

当你打开新华社、澎湃新闻、

上游新闻等国内知名新闻客户端的时候

你会发现

都被沙坪坝刷屏啦

心头不由一惊

沙坪坝又火了?

没错

这两天沙坪坝确实很火

6月5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知名新闻客户端重庆行”活动于正式启动,来自全国40余家知名新闻客户端总编辑、记者近百人,将在重庆开展为期4天的考察采访,聚焦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就。

40余家知名新闻客户端齐聚

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中国经济时报、辽宁日报、澎湃新闻、燕赵都市报、三秦都市报(三秦网)、每日新报、潇湘晨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看楚天(楚天都市报)、兰州晨报、21财经新闻、第一财经、新京报、北京时间、封面新闻、并读新闻、浙江新闻、大河报、扬子晚报、贵州都市报、春城晚报、南国都市报。

聚焦沙区这些地方

三峡广场、磁器口、西部物流园、整车进口口岸、西永微电园、欧洲购物公园、D+M浪尖智造工场、万达文旅城、北斗民用战兴产业研究院等。

三峡广场:感受“记忆中的乡愁”

南国都市报:毕晓华

毕晓华外婆是沙坪坝人,她中学、大专都在重庆上学,后来就到外地发展。

她认为,尽管把文化气息浓郁的水景景观修建在繁华的三峡广场,但这种安排没有一丝违和感。

现在三峡广场把重庆的整个历史全都浓缩在这个广场,一下子摆在大家面前了,就会让大家觉得重庆确实是个很有文化味道的地方。这就很能体现重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忘记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三峡广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向大家展示了“记忆中的乡愁”。不管是在外地的重庆人还是在重庆的外地人,看到这样的景观不仅会对这个城市产生好感,还可能勾起童年时的记忆。

磁器口:沙磁文化的延续

春城晚报:龙宇丹

对于古镇的印象,龙宇丹坦言多数来自工作地附近的大理古镇和丽江古镇。但相较于这两座著名的古镇,她觉得磁器口古镇更着重于承载巴渝文化和老重庆的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意义。带入感特别强,让你走在街上,就感觉自己是一名老重庆人。

辽宁日报:周立德

在他的印象里,磁器口的老街老巷,不仅记录着老重庆的街市形象,更是包含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气息和老街文化在其中,让人仿佛时光穿越一般,回到了多年前的重庆。

磁器口金蓉社区“和美大院”里的“四点半课堂”以及升级版的梦想课堂,让周立德印象格外深刻。很多孩子在每天放学后都可以到“和美大院”的“四点半课堂”学习、做作业,同时还有志愿者值班,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场所的同时,也能帮助忙碌的家长们暂时看管孩子,减轻他们的压力。

“渝新欧”:见证重庆内陆开放

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渝新欧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起点。今天上午,40余家媒体百余人代表,来到这里,见证重庆从昔日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铁、水、空三合一的开放口岸,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上,中国西部的桥头堡。

北京时间:黄杰

黄杰对“渝新欧”非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zf/7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