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之四合汤

最开始接触到四合汤是在老师给我们上诊断学讲胃痛的时候,这个方不需要辨证也可以用。来找老师看胃痛的病人很多,用到这首方的几率还挺大,疗效也很不错。我自己也用过,疗效也很好。

此方为焦树德老先生的经验方,四合汤,顾名思义,是由四首方组成,分别为良附丸、失笑散、丹参饮和百合乌药汤。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同香附则除寒祛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

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主治诸气膹郁所致的胃脘痛。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

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吴普本草》说它“治心腹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日华子本草》说它“治心痛”;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四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失笑散由蒲黄、五灵脂组成,蒲黄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说蒲黄“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五灵脂行血止痛,《本草纲目》中说“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对中焦有瘀血阻络而发生的心腹疼痛有良好疗效。

四方合用,既有气药,又有血药,既能祛邪,又兼益人,所以对久治不愈的胃脘痛,能发挥特有的效果。

焦老在《方剂心得十讲》中所述其应用主治为: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同时又兼有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黯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象沉而带弦,证属中焦寒凝气滞兼有瘀血者。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并言:“良附丸、乌药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均为治疗胃脘痛的古方,但每方又各有特长,把这3个(三合汤:四合去失笑散)或者4个药方合为一方,共治其所长为一炉,并互纠其短,发挥它们治疗胃脘痛的共济作用,故临床上常常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奇效。三合汤、四合汤确是治疗胃脘痛非常有效的经验方,我应用了几十年,愈人无算,谨供同道们参考选用。”

在此推荐焦老的两本书《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书上剂量:

高良姜6-10g香附6-10g百合30g乌药9-12g

丹参30g檀香(后下)6-9g砂仁3-5g

五灵脂9-12g蒲黄(包)6-10g

如何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

百合乌药汤舌红少苔重用百合,轻用乌药(因为乌药为气药,需少用,防伤阴,特别是本就有热象的患者)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瘀舌面瘀斑,疼痛位置固定(注意包煎)

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活血、行气、温胃)温化为主对应的寒象(其中檀香、砂仁用量较小,3g,6g,且需后下)

良附丸高良姜、香附寒重良姜倍香附,胀则香附倍良姜36或63

大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辨证及症状确定具体用药剂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zf/7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