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成教授月经病用药特色2

夏桂成教授月经病用药特色(2)

[提要]: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对妇科病的治疗效果卓著,本文从疼痛性月经病、出血性月经病、闭止性月经病三个角度总结夏老对此类病症的用药经验,供临证参考。

[关键词]:夏桂成月经病用药经验

2、出血性月经病

所谓出血性月经病,是指与月经有关的出血病证。可分为行经期出血,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经后期出血,有经后期漏红;经间排卵期出血,有经间期漏红;经前期出血,有黄体期出血,或经前期漏红;还有无月经周期的出血,中医称之崩漏。这一类出血性病证,在处方用药上均有所不同,有的要止,有的要通,有的宜清,有的宜补,亦有的宜温、宜利、宜升、宜降,不能予以单纯性的止血。相反,大多数需要化瘀止血,这是治疗与月经病有关的出血性病证的最大特点。

出血性月经病的治疗,其用药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

清热止血:血热导致出血,这是从古到今,最为常见的一种理论观点。所谓血得热则行,热迫血行,在治崩三大法中,有“塞流、澄源、复旧”,凉血清热以澄源,说明出血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血热,所以应用凉血清热就是针对原因治疗的澄源之法。选用马鞭草、鹿含草、茜草、大、小蓟等凉血清热的药物。

马鞭草的清热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对鹿含草的清热止血作用,具有很大的争议。但夏老在临床上反复使用于胸闷烦躁,头疼,月经过多,色鲜红,有小血块的肝经郁火性的出血病证,而且是单味鹿含草30g到g用之有效,故夏老认为本药有清肝止血的作用,与马鞭草同用,其清热化瘀止血的功用将更为明显。

化瘀止血:血瘀致出血虽然在前人的文献论述中不占重要地位,随着专科实践的深入,以及西医学的微观检查,夏老发现崩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出血病证,就其局部的子宫(血海)因素而言,子宫内的膜样血瘀,是导致出血的重要因素,不仅与血热相等,甚至更为重要,《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瘀结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说明了血瘀内结,占据子宫内在的胞脉胞络导致出血,血不归经,这是月经病出血的主要原因。内结之血瘀,又非一般血瘀,它是由子宫内膜,包括应泄之经血,还包括一些浊液的内阻。所谓瘀结者,说明这些膜瘀,凝结于子宫之内,不易脱化。西医学采取刮宫排瘀的方法,清除子宫内的瘀结,很快就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可以有力的证明子宫内的瘀结。作为崩漏或者少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病证,由于血瘀内结,不易排出,因此采取化瘀止血的方法,而且化中寓止,在一定程度上以止为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所形成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也必须运用化瘀止血,而且要以止为主,因为出血期间,化瘀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影响出血的控制,甚则增剧出血,可以选用蒲黄、五灵脂、三七、血竭等药物。

其中蒲黄和五灵脂构成失笑散。原为治疗胸腹诸痛证而用,痛者,瘀阻不通,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今借用治疗出血病症,亦在于用这两味药,化中能止,止中寓化,重在化瘀。不仅适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经期延长等属于血瘀证者,亦可用于产后恶露不绝,胸腹疼痛等病症。

排浊利湿:排浊利湿者,排除痰脂与湿浊样物质。湿浊包括津液,随月经周期变化,高涨的水湿津液,润泽生殖道,以利排出精卵,亦利于精卵的游移活动。如排出的精卵未能受孕,则败精化浊,形成有害的湿浊,较多的湿浊,固然也仰赖体内阳气的吸收和排出,但残剩于卵巢、子宫内的湿浊,必须通过血液的流动以吸收和排出,所以在经期逐瘀排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子宫特别是卵巢区的浊瘀残留日久,将导致卵巢或子宫内的囊性和实质性的癥瘕,因此不能轻视排浊的重要作用。血瘀与痰脂湿浊蕴阻于子宫内,必须予以彻底排除,才能达到固冲闭藏的目的。否则稽留于内,遗害无穷。

常用马鞭草、马齿苋、晚蚕沙、泽兰叶、益母草,这些是逐瘀排浊的要药,以此来排除子宫或血海中的瘀浊。考湿浊来源于脾肾,是在逐瘀排湿的同时,加入健脾温肾之品,如苍术、茯苓、川断,不仅更有利于湿浊瘀之排出,而且标中顾本,治有深意。不仅适用于瘀浊性的崩漏、闭经病证,而且可以适用于瘀浊性带下、产后恶露不绝等病症。

滋阴清火:早在《素问?阴阳别论》中说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虚阳搏者,即阴虚火旺,主要指肾阴虚,而妇科学中的阴虚,还应包括癸水之阴在内,在一定程度上,癸水之阴占有主要的地位。癸阴不仅推动阴阳消长转化运动形成生殖节律的物质基础,且有滋养子宫,保持子宫肌肉的收缩性,促进血海,亦即子宫内膜的充盈增长,最为重要的是涵养精卵,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同时亦有滋养心(脑)、肾、子宫血脉管壁的作用,使心、脑、子宫血脉保持正常的功能。阴虚之后,其子宫的血脉必然有所失养,血脉管壁脆性增加,兼以阳火扰之,所以极易出血,故前人曾有“阴虚失守,则易出血”。选用黄柏、知母、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等药物。

龟甲滋阴清降,守而不走,故有滋阴之功,是控制出血的最主要药物。黄柏、知母清下焦肾家之火,肾与子宫冲任相近,清肾火,即是清子宫血海之火,两药相合,故能控制下焦子宫血海之出血。女贞子、旱莲草既能滋阴,又有凉血清热,固经止血等作用。除了治疗血热性崩漏,以及月经过多等病证,亦可治疗顽固性经间期出血,及恶露不绝等病症。

补气固摄:气血不足导致出血,或出血导致气血两虚,常常互为因果,应着重调补中焦脾胃。脾胃者,不仅是气血生化之源,而且脾又有统血的功能。脾虽为中焦气血生化之源,但其生化运动必须依赖于气,特别是肾阳之气。今脾肾气虚,而致子宫收缩乏力,血海不能固纳,故而月经过多,或致血崩。

药用党参、炒白术、黄芪、砂仁补而固之,又考虑到肾与脾相关,肾与子宫相近,所以补气健脾,加入温补肾阳之药,如炒川断、杜仲等,则对与生殖有关的气虚将更为有力,是以补气固经之方药中,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补肾之品,既有助于固经摄血,亦有助于脾胃生化功能的增强,尽快恢复气血不足之体质。不仅可使用于月经量多、崩漏、月经先期、经前期漏红等气虚病症,而且适用于产后出血,其他各科的出血病证,而且对各类气血不足所致病证亦可用之。

温阳收涩:久崩久漏,带下迁延,奇经亏损之证,常选用紫石英、赤石脂、禹余粮等药物。紫石英为手少阴、足厥阴血分之药,能温宫寒以止崩止带,暖子宫促进生育,与赤石脂、禹余粮相配,则固涩止带止血益著,且石类药物,主沉降,治在下焦,温涩固护奇经。不仅使用于阳虚性崩漏,而且还可以广泛使用于其他的有关病证,如带下过多、不孕不育、久泻久痢等。

病案举例:万某,15岁。初经来潮2年余,月经推后,甚则闭经,经行则量多如注,持续性出血,色鲜红有血块,腹不痛,卧床之后出血稍减,每至午后或入晚,出血尤甚,头晕腰酸,面乏华色,测BBT呈单相,出血时基础体温反有升高,心情烦躁,夜寐亦差,脉细弦数,舌质偏红,边有瘀点。

处方:炙龟版(先煎)30克,生地、炒黄柏、大小蓟、炒川断、白芍、椿根白皮各10克,女贞子、墨旱莲各20克、失笑散(包煎)、牡蛎(先煎)、茜草各15克,另吞云南白药。

服药5剂,出血减少,烦躁睡眠有好转,再服原方7剂,经血始净,净后从补肾调周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cz/10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