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沈氏女科调经经验总结

白癜风修复 http://m.39.net/pf/a_7090344.html

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

崔叶敏谈沈氏女科调经经验崔叶敏

为什么我今天讲月经病呢?因为月经病是临床妇科最常见的病症。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月经不调,而月经不调又可以引起女性其他疾病。通过调经可以使患者许多疾病的治疗迎刃而解。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有很大的优势,且颇具特色,源远流长。《内经》《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医学专著都有专讲,沈氏女科家传专著《女科诀微》《内科证治》等医书对妇科证治更有特色。

以下我向各位老师说说沈氏女科调经的特色。

·

一、月经病调治注重四法

1.调经首先疏肝理气解郁

女子以肝为本。治疗月经不调,疏肝理气贯穿始终。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血量的作用。肝血充盈,藏血功能正常,冲脉盛满,血海充盈而经至。

“百病皆生于气”,女性患者多忧郁善怒,情志变化最为显现,加之现在社会环境、家庭婚姻的变故等等,使女性气郁气滞更为多见。气滞则血滞,故而提出了“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的说法。

理气分为行气、破气、补气三大法则。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厚朴、沉香;补气多选用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白扁豆、大枣,尤其重用仙鹤草,仙鹤草不仅有补气作用,而且补而不燥,不会引起上火。

肝气郁结选用四逆散;气郁化火选用丹栀逍遥散;气滞血瘀选用柴胡疏肝散。

————提高疗效四法————

●(1)注重气郁:疏肝用于肝郁,柴胡、香附、枳壳、木香、郁金为主药;平肝用于肝阳上亢,以川芎、天麻、钩藤、草决明、石决明、珍珠母为主药;柔肝用于肝虚,以当归、白芍、何首乌、黄精为主药;清肝用于肝热,以丹皮、生栀子、黄芩、夏枯草、川楝子为主药;泻肝用于肝火亢盛,以龙胆草、大黄、黄柏、青黛为主药;温肝用于肝寒,以乌药、小茴香、沉香、吴茱萸、肉桂为主药。

●()分辨虚实:分辨虚实,掌握变法,辨虚实之关键在于舌诊。苔腻舌质紫属气滞为实,以逍遥散为主方,活血佐丹参、苏木、红花、川芎、牛膝、郁金;和胃加温胆汤;苔薄质淡属气损为虚,香砂六君子为主方,佐益火生土的菟丝子、补骨脂、鹿角霜、肉苁蓉。

●(3)初实久虚:郁证初起为实证,多见气滞,日久致虚,一是伤神,伤心血,心失所养而心神不宁,佐以养心宁神,以炒枣仁、柏子仁、云苓、当归、夜交藤为主药;二为伤脾,佐以健脾养心,以山药、石菖蒲、琥珀、百合为主药;三为伤阴,木郁水亏,伤肾阴动虚火,佐以壮水制火,以知母、龟甲、牡蛎、杜仲、寄生、牛膝、女贞子、枸杞、菊花为主药。

●(4)辨证配合:气郁痰凝加祛痰的半夏、生姜、竹茹、瓜蒌、贝母、胆南星;气郁血瘀加活血的归尾、川芎、丹参、苏木、红花;气郁火炎加清肝的龙胆草、丹皮、生栀子、黄芩;气郁湿阻加化湿的二陈汤、木香、车前草、苏梗、藿香;气郁食停加消导的焦三仙、生内金、莱菔子。

.调养脾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女性以阴血为主。月经不调者,大多有脾虚证,如纳差便溏、面浮肢肿、困倦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调养脾胃可使精微输布,新血化生而月经自调。调养脾胃有醒脾、健脾两种方法,醒脾常选用木香、砂仁、鸡内金、焦三仙;健脾常选用党参、白术、云苓、白扁豆、太子参、

干姜。

3.固本培精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肾有肾精、肾气两个方面。肾气是肾精的功能体现,肾精是肾气的物质基础。肾精足则肾气旺盛,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相互资生,成为月经的物质基础之一。

肾为天癸之源,肾气的盛衰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而天癸的盛衰主宰着月经的来源与断绝。肾精所化生之精气,包含肾阴、肾阳两方面。阴阳平衡,则天癸成熟,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冲任之本在肾”之说。因此说肾在月经的产生及生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与西医大脑皮层功能正常、内分泌调节有序则月经正常的认识是一致的。

肾精血不足则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稀发,甚至闭经;肾水不足则虚火妄动,月经失期,崩中漏下,经行吐血,经期发热;肾阳不足,命脉火衰,气化失常,上不能温脾阳,下不能暖胞宫,而出现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等。

肾阴虚者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质红、脉细数为主症,“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杞菊地黄汤为主方,选用杞果、生地、黄精、女贞子、玄参、何首乌、鸡血藤;肾阳虚以形寒腰酸,舌质淡胖,脉沉细为主症,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为主方,蛇床子、黄精、补骨脂为主药。填精选用阿胶、龟甲、鳖甲、紫河车等,以使用气血之品紫河车效果最好。

肾为水火之脏,肾的阴阳互根。“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佐以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佐以枸杞、女贞子、杜仲、桑寄生等。

4.兼养心血

“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心不生血则失养于脾,脾运失健则生化乏源而阴血更虚。养心血有补气养心、宁神二法。补气选莲子肉、云苓、山药、黄芪、仙鹤草;养心选用桂圆肉、枣仁、柏子仁、当归、桑椹;宁神选用琥珀、川芎、夜交藤、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

二、月经调治分阶段论治为其特色

1.经前调气

月经来之前出现胀、烦、肿、痛作为经前期,即出现乳胀、痛,心烦、身肿,下腹胀痛。

————临床分为两类————

●(1)肝郁:乳胀胁满,少腹隐痛,烦怒不安,苔薄黄,脉弦细。治宜疏肝,丹栀逍遥散为主方,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赤芍、白芍、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益母草、蒲公英、川楝子、元胡、丹皮、生栀子。选加能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甲、鳖甲、续断、女贞子。

●()宫寒:腹凉下坠,隐隐作痛,形寒乏力,脉沉细。治宜暖宫,温经汤为主方。药物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

选用调整内分泌的枸杞、蛇床子、菟丝子、淫羊藿、紫河车、鹿角霜、补骨脂等。

.经期调血

见红即为进入经期。治疗分为三个原则、四种类型,随证加味。

(1)三个原则

①问量定向(量多补摄,量少通利)。

②问凉定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

③必须调肝:女子以肝为本,选加调肝疏肝之品如柴胡、香附、炒橘核、郁金(气血双调)等。

()四个类型①量多腹凉:胶艾四物汤(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阿胶珠15g、艾叶炭10g、肉桂炭10g、生黄芪15g、党参10g、炒橘核15g、生牡蛎30g、荆芥炭10g)。

②量多腹不凉:栀芩四物汤(生地10g、当归10g、生栀子10g、黄芪10g、黄芩10g、薄荷炭10g、茜草10g、生地榆10g、海螵蛸15g、藕节炭10g、乌梅炭10g、香附10g、丹皮10g、生侧柏叶10g)。

注:必须得用生侧柏叶,家传认为侧柏叶炭反而会破坏止血作用。

③量少腹凉:八珍汤[生黄芪15g、当归10g、党参10g、桂枝10g、川芎10g、牛膝15g、柴胡10g、炮姜10g、鸡血藤15g、云南白药(冲)1g]。

④量少腹不凉:桃红四物汤(生地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0g、香附10g、桂枝10g、苏木10g、地龙10g、三七粉3g)。

(3)随证加减①腹痛选加川楝子、元胡、郁金、蚕沙(包煎)、五灵脂(包煎)、益母草、徐长卿、三七粉、云南白药。②便溏选加生龙骨、生牡蛎、焦白术、山药、煨葛根、补骨脂、金樱子、五倍子。③浮肿选加防己、防风、桑白皮、冬瓜皮、生黄芪、泽泻、云苓、车前草、竹叶、萹蓄。④腰酸、腰痛、腰空选加鸡血藤、老鹳草、狗脊、桑寄生、续断;腰麻重用老鹳草(用到0g,更大量效果反而不好)。⑤纳呆选加木香、砂仁、焦三仙、莱菔子、蒲公英。⑥崩漏加茜草、藕节炭、三七粉、生侧柏叶。⑦怕冷加鹿角霜、桂枝、乌药、九香虫;汗多加桂枝、白芍、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桑叶。⑧水蛭的应用:小量止血,研粉1g,水煎用5g;大量破瘀,研粉3g,水煎10g。

3.平时调肾

经净后至下次反应前属平时阶段,根据肾的阴阳互根,交替服用两种中成药为一组,同时配合调肾。

通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精乌胶囊。

偏寒配艾附暖宫丸、女金丹,偏热配加味逍遥丸、资生丹。

·

三、综合调治,提高疗效

沈老强调,中医取效的关键是整体观和综合论。治疗疾病需要思想上综合、组方治疗法则上综合、治疗手段上综合。

要求患者坐浴,中药第三煎加花椒水开5分钟,放适当温度坐浴,每天0~30分钟。经期停坐浴。

注重意疗。因月经不调多与情志有关,所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宣教,同时要求家属配合治疗,从而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

注意忌口。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甜食,多食黑豆、红小豆、大枣、百合。

·

讨论

田叶红:沈氏女科服药调经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崔叶敏:月经治疗一般要求患者服用3个月经周期,时间短不容易巩固疗效。因此,服药前要向患者交代清楚,患者一般都会接受的。

邬宏嘉:基础体温过高大概有哪些原因呢?

崔叶敏:基础体温升高在临床治疗时不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10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