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今日6时33分,迎来“大雪”节气,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飞花入户,庭树琼枝,
新年将近,期待吗?
大雪风物
古人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大雪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不鸣丨“夜之漫漫,鹖鴠不鸣”鹖鴠,寒号鸟,这是阳鸟,大雪时感至阴而不鸣。
关于寒号鸟,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说:“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民间还传说,这种鸟在寒冬冻得发抖,以致不再唱歌而活活冻死,人们以此传说来教育启迪人。
虎始交丨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
阴气最盛,正所谓盛极则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的行为。
荔挺出丨“荔挺”有说是兰草的一种,有说就是苕帚苗,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这一荔草,又叫马蔺草。马蔺草长而柔软,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是节水、抗旱、耐盐碱、抗杂草、抗病、抗虫、抗鼠害的优良观赏地被植物。
在古人眼里,如果大雪节气里寒号鸟还在啼叫,国内就有妖言惑众;如果老虎此时仍不交配,那说明军队里的将帅不和睦;如果马蔺草不长出来,那么就有官员专权的现象发生,还有人认为,“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
大雪习俗
腌肉丨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后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观赏封河丨“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进补丨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大雪养生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晚温差悬殊,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此外,大雪节气之后,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机。民间素有“大雪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中医介绍,这是因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一、起居
01
赖床养阳气
早睡晚起,以养阳气。晚上在10点前上床,同时用热水泡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早上宜6:40以后再起床。
02
戴围巾戴帽子保护阳气
“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围围巾。
03
雪后防紫外线
降雪不断,雪后也应防晒!雪天的紫外线看似不强,但是光线会通过雪地的反射对皮肤造成伤害。
04
室内别忘保湿
冬季室内可用加湿器保湿,但加湿器要定期清洗,防止滋生细菌。
二、饮食
大雪进补,记住3个“三”:
01
大雪进补——“三个肉”
1.羊肉——温胃御寒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2.鸽肉——壮体补肾
俗语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等功效,且易于消化,非常适合立冬之后食用。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肉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3.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并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立冬之后进补食用。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其次,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
大雪时节,宜“夜扫寒英煮绿尘”,
宜“坐看青竹变琼枝”,
宜“围炉共话雪中烹鲜”,
我们不妨放慢生活的脚步,
用心体会生命中细碎而真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