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茜草的根,对于出血证它可以发挥止血的功效,对瘀血证它也可以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它又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最好的作用是止血的作用,活血化瘀比较次,凉血就更次。茜草出血证用得多,瘀血证用得相对少了一点,用于各种血热妄行,不管内服外用,都有止血的效果。生用的时候,主要是凉血止血,更适合于兼有血热郁滞的出血证。那么炒炭以后呢,它主要就是化瘀止血。
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尤其古方它们作为治疗经闭的一个药,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蒲黄。化瘀止血药,所以它有止血和化瘀两方面的功效。生用的时候,它是偏于化瘀止血的;炒用,或者炒炭呢,它也是偏于收敛止血的,也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出血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是一个使用比较广泛的化瘀止血药,也是止血不留瘀的。它的药性很平和,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它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证,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主要还是在胸腹部,尤其是腹部。产后的一些瘀血疼痛证,相对用得多一点。利尿通淋(血淋),主要在于改变尿道的淋涩疼痛的症状,尿量增加不多,所以还要和利尿通淋比较明显的一些药物配伍在一起。蒲黄也是能够明显的收缩子宫,孕妇就不宜使用。作为一个止血药,止血不留瘀,因为平和,使用广泛。但是能够通淋,血淋常常使用。能够收缩子宫,所以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证。
五灵脂。灵脂米。化瘀止血药。用于内脏的,胸腹部的,比如说产后或者月经失调方面有疼痛的用得多。对于出血证它也是比较适合于瘀滞性的出血。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出血,也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腹痛。蒲黄生的时候,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的。炒用了以后,主要是用于出血证的。包煎。
醋炒,一方面增强止血的作用,一方面是改善就是矫味这么。
血竭,化瘀止血药,主要在一些外伤用得多一点(三七可以替)。
温经止血药。兼有温里散寒,或者能够温经散寒的止血药。既是止血药,又是温里药。用于虚寒性的出血,首先有虚,所以还要配伍补虚的药。它主要偏在温,止血的作用一般都不强。止血的作用一般比较微弱。可以单独作为温里药使用,辛温的。
炮姜。温经止血,主要是中焦虚寒的出血。下焦的虚寒性出血,它也可以配伍使用,中焦是主要的,温中的效果没有干姜好。
艾叶。温经止血药,它主要是在温下焦,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崩漏,或者月经过多。重点在下焦,尤其是妇科病,虚寒性的出血尤其适合使用。但是它也能够作用于中焦,只是相对于下焦比较次要一些。那么它作为一个温里散寒药,主要也是在温下焦。
艾叶和炮姜相对来说一个主要在中焦,一个主要在下焦,就那么一点区别。艾叶作为止血药,炒炭以后,也是偏于止血的。生用,不但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灶心土。温经止血,和中止呕,在止血和止泻方面(赤石脂代替),灶心土有止呕的作用。还有很多典型的收敛止血药,比如说山茱萸、明矾、乌梅等等,这都是比较典型的收敛性的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通利血脉可能是作用在血脉、血管方面。那么消散瘀滞呢,可能是血管里面,也可以是血脉的外部。通利血脉、消散瘀滞。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
在我们要学的所有的各论当中,分节最不成熟的,分节最困难的就是活血化瘀药,很难分。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很常用的,典型的,作用比较强的,把它放在哪一类都可以。它既是活血止痛药,又是活血通经药,也是活血消癥药,还是活血疗伤的药,这四方面的瘀血证,疼痛性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者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以用的,这个相当多eg: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这都是非常常用的一些药物。(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一些活血化瘀药也很强),自然铜,它只是活血疗伤,除了这个跌打损伤,用来续接筋骨以外,这个药不用。
有的破血逐瘀的就是作用比较峻猛的,容易耗伤正气,或者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一般的就不能随便使用。第三种情况,就是在活血或者化瘀的后面联系到它的主要效果:
1.长于止痛的,或者说它有明显止痛效果的,那么就叫活血止痛,或者化瘀止痛。
2.长于治疗科月经失调的,那么就叫活血通经,或者活血调经
3.3.长于治疗跌打损伤这一类的瘀血证的,活血疗伤。
4.4.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那么就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都可以。
活血化瘀药的药性,第一个,药性,没有明显的规律,有偏温的,有偏寒的。我们前面学的活血化瘀药,多数是偏寒的(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
我们这一章,偏温的多于偏寒的。那么偏寒的比较典型的就是郁金、益母草、丹参。结合活血化瘀药,有的药本身比较苦,还相当苦,咸,苦能破血,就是能够化瘀的意思,李东垣:恶血必归于肝。归心、肝二经为主的。配伍应用:气滞,痰,风湿痹证,疮疡肿痛,痢疾。
疼痛为主的,选活血止痛的药。
妇科病的瘀血证,那么主要选活血调经的药。
外伤性的瘀血,那么主要选活血疗伤的药。瘀血比较轻浅的,选作用比较温和的。比较重的,癥瘕积聚,选破血消癥的(药)。使用消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前人就是说的消而勿伤,使用消法的药物,就不要损伤正气。活血化瘀药对于孕妇,对于月经多的妇女,或者出血不是瘀血引起的,原则上都不宜使用,或者要慎用。
活血止痛的药,一般都有比较强的止痛效果,都可以广泛的用于瘀血疼痛证。实际应用是非常宽广的,一般都能用。妇女的痛经,月经疼痛,跌打损伤的疼痛,疮疡痹证都有。现在的胸痹疼痛,比如说头风,它也有,有的也有瘀滞,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川芎。功效很简单,八个字: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也就是说川芎既是活血化瘀药,又是行气的药,活血化瘀为主,兼有行气作用的药物就称为血中气药。川芎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它主要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全身的方方面面它都能使用。川芎是一个温燥的药物,所以在活血化瘀方面,如果是热证,兼有阴血不足,那么这种温燥的药是要慎用的。川芎的行气主要在肝,行气舒肝的,
有瘀血头痛,它既止头痛,又活血化瘀,常常配伍活血化瘀的药。够祛风寒(川芎茶调散、芎芷石膏汤),
对于肝阳的头痛,古代是比较避忌的,因为它是辛温、温燥、辛散。
还能够祛风湿,对风湿痹证它除了祛风止痛,同时还活血止痛,治风先治血。
还用于中焦寒湿阻滞(的)腹泻,川芎能够燥湿止泻作用不亚于白芷,不亚于吴茱萸,这一类的药白芷燥湿止带,吴茱萸燥湿止泻,那个防风、羌活也有这方面,燥湿升清止泻,川芎同样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