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脂的综合论述二

第二部分:五灵脂相关资料整理和总结

一、鼯鼠的生活习性

鼯鼠生活在长有松柏的峭壁石洞或石缝中。性格孤僻,昼伏夜出,善攀援,能滑行(前后肢间有皮膜最远米)。

鼯鼠非常爱干净,除了自身清洁,经常打扫巢穴,还有和居住分离的专门洞穴排便,千里觅食一处屙,无论多远觅食,其屎恒集一处。

古时把鼯鼠误解叫做“寒号鸟”,传说中的“得过且过”,天气再冷也不筑巢。实则每年冬末初春,雌鼯鼠悠扬叫声寻找配偶。

主要以松、柏嫩叶和种子为食,也以山桃、杏的核仁,带酸甜的浆果、坚果、嫩叶、苔藓和甲虫等为食。

粪便含有大量的树脂尿素尿酸以及维生素A等物质,有散瘀止痛活血止血等功效。粪便带着松香味,侧柏枝叶含油量比较大,所以其尿液浓稠,干结后似松香状,也可入药。

复齿鼯鼠形如松鼠,比松鼠略大,体长20-30cm,尾长而粗,几与体长,体重~g。头宽吻短,眼大而圆,耳廓发达,无束毛。后肢长于前肢,均有钩爪;肢间有飞膜。头部耳前侧有橘黄色斑点;背部毛呈灰黄褐色,腹部毛色较浅。飞膜色与腹面同,边缘灰白,可见背腹分界。尾背面色与体背面近似,较浅,尾端黑色,连成纵纹直至尾端。前后足背面为橙黄色,但后足杂有灰黑色。

圈养寿命可达10年以上。4-7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多2-3只,初生幼仔体长30-50mm,重20-30g,全身裸露,5天后长出稀毛。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开山采石,使其栖息地遭到一定的破坏。在不少地方数量在减少,已列为濒危级物种。

二、野生五灵脂采集

侧柏叶终年常青,所以只要有侧柏树林的山上,必有橙足鼯鼠的窩,窩里必有它们的“厕所”及所堆积在那里的排泄物一一五灵脂。

复齿鼯鼠筑巢洞穴在陡壁崖间,药农采收五灵脂时,存在很大风险,必须用绳索将自己悬在半空,找到复齿鼯鼠排便的洞穴,再用铲子采挖五灵脂,绳索常被鼯鼠咬断而丧命,因此采收五灵脂是很危险的,采药人多把绳索染成红色来迷吓它们。据说当地农民在冬季三五成群,入山捜集,找到时数量很大,多在数十斤至数百斤。

三、复齿鼯鼠和橙足鼯鼠

复齿鼯鼠,因臼齿珐琅质型式复杂而名,又称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地方名为飞虎、树猫子、树标子、飞鼠(山西),寒达达(河北),松毛子(辽宁),寒号鸟(河南、山西);为中国的特有种。

河北、山西一带,为复齿鼯鼠和小鼯鼠,而主要是复齿鼯鼠。

四、崖柏和鼯鼠

复齿鼯鼠是崖柏的间接孕育者,也为崖柏带来了绝无仅有的独特性。崖柏上有五灵脂的,一般料质都非常好。

当鼯鼠把含有崖柏树籽的粪便排在经常活动的山崖峭壁中时,就等同于将崖柏树种播种在了一个严酷的生长环境中,树籽利用山崖中有限的土壤和水分,强大的扎根能力,开始在山崖峭壁的缝隙中一点点地生长起来,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逐渐茁壮成长。

鼯鼠千里觅食一处屙,不管到觅食多远,大小便都会选择在不居住的固定崖窝里,崖窝里生长的崖柏,没有日晒雨打,死亡后完全是靠风化,又因崖窝的温度湿度相对变化没那么大,所以裂纹细小,油份密度都得以最大化。因为特殊环境,加上崖柏自身特性,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崖柏。

崖柏上的五灵脂五、鼯鼠的种类

灰头小鼯鼠数量最多,红白鼯鼠体型则最大。

红白鼯鼠栖息于海拔米左右山坡小杨、核桃、桦树等高大乔木的密林中或石灰岩隐蔽处。树洞筑巢。白天头枕尾巴睡觉,夜里才出来活动觅食,最远1公里。晨昏活动频繁,常单独活动。以板栗等树木的果实、种子、嫩芽、嫩叶以及昆虫等为食。分布于缅甸、印度阿萨姆、泰国和中国的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冬眠,气候转暖才恢复活动。飞狐一般指红白鼯鼠,百姓更多叫“六不像”:脸面似狐,双眼如猫,尖嘴类鼠,耳朵像兔,脚爪若鸭,尾同松鼠。

秦岭的红白鼯鼠多在树洞营巢,偶有利用天然岩洞,一片森林往往有多只鼯鼠集中居住,有时甚至可达几十只,一个树洞只栖居一只成年鼯鼠。当另一只鼯鼠飞临,原住鼯鼠仅在洞口观望,但从不邀请入内,飞临的鼯鼠发现树洞已有主人,便会知趣离开,不会强行侵占。

六、五灵脂历代本草考证:

五灵脂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云:“出北地。此是寒号虫粪也。”列虫部,寒号虫项下。

《嘉祐本草》曰:“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

《本草图经》曰:“今淮河东州郡有之。云是寒号虫粪,色黑如铁,采无时。”

《纲目》谓:“五台诸山甚多。其状如小鸡,四足有肉翅。其屎恒集一处,其气臊恶,粒大如豆,采之有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改入禽部。

从以上古人对五灵脂原动物描述来看,完全与鼯鼠类动物吻合,特别是“四足,有肉翅不能远飞”等特征,更证明为鼯鼠无疑。从药物性状记述,同现在所用的五灵脂亦完全相符。所说“粒大如豆”即现谓之灵脂米,“如糊者,有粘块如糖者”也即糖灵脂。再从产地看:古之河东州郡,五台诸山,均系现今河北、山西一带。这正是现今五灵脂之主要产地。根据古代文献记述及我国鼯鼠类动物地理分布,在山西一带,为复齿鼯鼠和小鼯鼠,而主要是复齿鼯鼠,因此可知,古人所用的五灵脂原动物与现在一致。

古人认为五灵脂是鹖鴠(古藉鸟名)的粪便。大雪节令之鸟,寒而号,便是寒号鸟。但呜号是求旦、求阳、号不号,注释家们虽各持己见。禽类中找不到此鸟,便出了个寒号虫的名字,古人错将其视为鸟类。

近代有日本学者(日本动物图鉴)认为寒号虫为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狐蝠科大蝙蝠与苑蝠或其他近缘动物;解放后据河北地区及北京郊区实地调查,证实五灵脂是鼯鼠的粪便,并非虫鸟及蝙蝠类的粪便。

七、草食动物粪便的形状

草食动物粪便的三种形状

粪便的形状,是由吃的东西、肠道和肛门决定的。草食动物的粪便一般球形,长椭圆形。草食动物一般是双胃,一个储藏食物,后一个消化食物,有反刍行为,体内的消化酶和肠道菌群促进纤维消化,胃壁4层结构,胃蠕动力强,肠道相对较长,不平滑,无法吸收的食物残渣被运送到大肠,绝大部分水分被吸收,储存于直肠处形成粪便。当粪便堆积到一定数量,就会通知肛门排便。粪便里富含大量粗纤维,野外动物生活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很少喝水,身体代谢需要减少水分流失,食物中的大部分水份被吸收。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草食动物颗粒状的粪便,肛门的括约肌收缩,造成了颗粒的形状,如捏汤圆。粪便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有机质、尿素、尿酸、及钾、钠、钙、镁等无机盐。

八、草灵脂啮齿动物粪便入药的还有:鼠兔(Ochotona属)的干燥粪便,称为草灵脂。从其洞中或洞口检拾,筛去泥沙,晒干即成,四季均可采集。有通经祛瘀功效,主治月经失调、产后腹痛、跌仆损伤、瘀血积滞等。伪品鼠兔粪便呈球形,表面棕褐色,颜色较浅,质松泡。《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其粪便可用作草灵脂的鼠兔(Ochotona属),有藏鼠兔O.thibetana、红耳鼠兔O.erythrotis、达乌尔鼠兔O.daurica、川西鼠兔O.gloveri、灰颈鼠兔(云南鼠兔)O.forresti、高原鼠兔O.curzoniae、灰鼠兔O.roylei和间颅鼠兔O.cansus。

野兔(兔属Lepus)的粪便,称为望月砂。在野草丛下搜集,捡净晒干即可,四季均可采集。该品有杀虫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目翳、痔漏、疳积及疽疮等症。其粪便可用作望月砂的野兔(兔属Lepus)有东北兔L.mandschuricus、草兔(今分为蒙古兔L.tolai和中亚兔L.tibetanus)、雪兔L.timidus、华南兔L.sinensis及高原兔(灰尾兔)L.oiostolus。雪兔为国家Ⅱ重点保护动物,其它所有野兔皆已列入《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名录》。

九、五灵脂的炮制

五灵脂的醋制方法不同于其他品种醋制方法,其他品种多先拌醋闷润后再炒制,五灵脂是先加热微炒,再喷醋炒干。

十、五灵脂显微和其他检查

显微鉴别:

本品为棕绿色或棕黄色粉末。可见淡黄色和褐色的动物毛,有网状纹孔。

直径20-70μm,可见平轴式气孔,有气孔栓,有的呈电话听筒状,散在或成片存在;

可见叶表皮长多角形、长方形,细胞壁串珠状增厚,纤维细胞纹孔多圆形、腔线形;

非腺毛弯曲状,基部钝圆,先端渐尖,类稻片状外表皮细胞可见部分细胞壁深波状弯曲;

硅质块方形、圆形、多角形。

侧柏叶表皮及气孔

侧柏叶油滴

鼯鼠体毛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IX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9.5%。

总灰分不得过9.6%,附录IXK。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附录IXK。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5.6%,附录ⅩA。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8.5%,附录Ⅹ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山柰酚(C15H10O6)不得少于0.%。

十一、五灵脂功能主治

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能活血散瘀止痛,用于心腹淤血作痛,胸痛、脘腹疼痛;

妇科瘀血诸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

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炒炭后有止血的作用,炒炭治崩漏下血。

煎服,4.5—9g,宜包煎。

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置干燥处。

十二、历代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2、《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

3、《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 

4、《本草蒙筌》:味甘,气平。无毒。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去心疼,并疗血气刺疼。驱血痢肠风,逐心腹冷气。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   

5、《本草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癎,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

6、《本草述》:主损伤接骨。   

7、《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8、《本草衍义》:五灵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此物入肝最速。血气刺痛,甚效。

9、《纲目》: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止惊癎,除疟痢,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恒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10、《本草经疏》:寒号虫,畏寒喜暖,故其粪亦温,味甘而无毒。气味俱厚,阴中之阴,降也。入足厥阴,手少阴经。性专行血,故主女子血闭。味甘而温,故疗心腹冷气,及通利气脉也。其主小儿五疳者,以其亦能消化水谷。治肠风者,取其行肠胃之瘀滞也。凡心胸血气刺痛,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诸痛,及痰挟血成窠囊,血凝齿痛诸证,所必须之药。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

11、《景岳全书》:味苦,气辛,善走厥阴,乃血中之气药也。大能行血行气,逐瘀止痛,此物气味俱厚,辛膻难当,善逐有余之滞,凡血气不足者,服之大损真气,亦善动吐,所当避也。

12、《本草求真》: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13、《本草拾遗》: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14、《本草乘雅》:躯形可冬,腹心无冷矣。疳是食气所积,疫乃天时所致,五灵出入化导,形与时违,唯知通利,宁从闭塞乎。

15、《药性解》:五灵脂,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主心腹冷气疼痛、肠风、产后血晕、小儿疳匿,去目翳,辟疫气,解蛇毒。生者行血,炒者止血。

16、《本草新编》:功专生血止血,通经闭,又治经行不止,去心疼,并疗血气刺痛,祛血痢肠风,逐心腹冷气,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善杀虫,又止虫牙之痛,药笼中亦不可缺也。夫五灵脂长于行血,而短于补血,故瘀者可通,虚者难用耳。

17、《本草分经》气味臊恶。通利血脉,生用散血,炒用止血。除风杀虫,化痰消积,治气血诸痛、一切血病。

十三、历代炮制

宋代有醋熬《圣惠方》、醋炒《总录》、酒研《证类》、微炒《旅舍》。元代增加了姜制、酒淘《丹溪》,酒洗《瑞竹》,烧制《精义》等法。明代有制炭、煮《奇效》,醋面煨、土炒、火炮《济方》等法。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十余种。

净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五灵脂块,捣碎。生品用于行血、散血。

《理伤续断方》“用灯心别研。”

《本草图经》“多夹沙石,绝难修治。若用之,先以酒研飞炼…今去沙石乃佳。”

《本事方》“水澄去沙石,日干净研。”《普济方》“拣去沙石,研极细。

炒制: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黑色或焦斑,取出,放凉。炒五灵脂用于化瘀止血。

《旅舍备要方》“微炒。”《产育宝庆集》“微火上炒勿令焦。”

《洪氏集验方》“银器内炒,烟尽为度。”

醋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后喷淋米醋,炒至微干、有光泽时,取出晾干。每五灵脂kg,用米醋10kg。醋五灵脂增强散瘀止痛作用。

《圣惠方》“醋熬成膏。”《圣济总录》“醋炒。”《世医得效方》:“醋炙。”

洪氏集验方《普济方》引《指南方》“以醋和面裹,烧令香熟,去面。”

《万氏女科》“醋煮化,焙干,研细。”《医学广笔记》:“醋煮去沙。”

酒五灵脂: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微炒,随而喷淋黄酒,再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五灵脂kg,用黄酒12~18kg。

《局方》“凡使,先以酒研飞炼,淘去沙石,晒干,方入药用。”

《瑞竹堂方》“酒洗,去砂石,干用。”《景岳全书》:“酒炒。”

《良朋汇集》“拣去砂石,酒拌炒干。”

五灵脂炭:取净五灵脂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色存性,取出,放凉。五灵脂炭用于止血。

《外科精义》“烧过去烟。”《奇效良方》“用木碗盛地坑子内,以火煅令烟尽,取灰。”

十四、应用注意

1、人参畏五灵脂《本草纲目》:“恶人参,损人。”一般不宜配伍。也有文献报道二者同用活血化瘀治冠心病。

2、孕妇慎用。《本草经疏》曰:“血瘦腹痛,血虚经闭,产后失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无瘀滞者,皆所当忌。”

3、凡血虚无瘀者忌用。

4、注意这个药一般是要包煎的,水煎服,活血宜醋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反药是否同用,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增强毒性、损害机体,因而强调反药不可同用。《神农本草经》提出“勿用相恶、相反者”,《本草经集注》也谓:“相反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孙思邈则谓:“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均强调反药不可同用。《医说》甚至描述了反药同用而致的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也有不少文献报道反药同用如巴豆与牵牛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证。

因此,《中国药典》年版“凡例”中明确规定:“注明畏、恶、反,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同用。”

煎煮后的五灵脂,不散开,煎液淡黄色,表面四周粘滑;

糖灵脂煎煮后,煎液成橙红色或棕黄色,不溶物较少,微细粉尘状,纤维性物资较少。

十五、配伍应用

配伍半夏、瓜蒌:治疗痰血凝结之心痛胸痹、痰浊甚者。得半夏,治痰血凝结;佐胡桃、柏子仁,治咳嗽肺胀;合木香、乌药,理周身血气刺痛;酒调治蛇咬昏愦。《得配本草》

五灵脂配伍干姜:寒凝血滞所致之胃脘疼痛。   

五灵脂配伍降香:五灵脂功擅活血散淤止痛;降香长于活血祛淤、行气止痛,治疗血淤所致之胸胁疼痛、胃脘痛、心绞痛等。

配伍香附:五灵脂活血祛淤止痛,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二者合用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气犯胃之胁肋、胃脘疼痛。

配伍蒲黄:二者皆活血祛淤,五灵脂苦甘性温,生用活血散淤、行气止痛,炒用则祛淤止血;蒲黄甘辛性凉,生用凉血止血、活血消淤,兼能止血,炒用收涩则功专止血;二药生品相伍为用有通利血脉、祛淤止痛之功,用于治疗气滞血淤之心腹疼痛、胸胁刺痛、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恶露不绝;跌打损伤之肿胀疼痛。二药炒炭合用有祛淤止血之效,用于治疗出血诸证因血淤所致者。如《经效方》失笑散。“得蒲黄,治心腹疼痛,产后恶露刺痛。”《得宜本草》 

与功兼活血行气之延胡索、没药和香附同用,以治血瘀气滞,脘痛如刺者,益增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如《医学心悟》手拈散。

多配伍活血、行气、通阳之品,治冠心病心绞痛者,亦有良效。用于崩漏下血诸证。用于蛇蝎蜈蚣咬伤,有解毒之功,可研末以酒调服,并与雄黄调敷患处。

十六、临床应用:

一、瘀血内阻之诸痛证。五灵脂甘温气浊,专入肝经血分,尤善活血化瘀而止痛,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凡瘀血内阻所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常与蒲黄同用,如失笑散。

与川芎、丹参、乳香、没药同用,治疗胸痹心痛。

与延胡索、香附、没药同用,治疗脘腹胁痛。

与当归、益母草同用,治疗痛经和产后瘀滞的腹痛。

外用和白及、乳香、没药一起研末外敷,治疗外伤性的疼痛。

二、瘀血内阻之出血证,炒五灵脂既能够活血散瘀,又能够止血。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月经崩漏量多,色紫暗有血块,少腹刺痛,可以与三七、蒲黄、生地等配伍使用。

三、小儿疳积。五灵脂有消积杀虫之功。凡小儿食积不化,或兼虫积,脾胃受伤,面黄形瘦,腹大如鼓,呕吐腹泻,不思纳食,嗜食异物,此属脾疳,可用五灵脂与砂仁、蔻仁、麦芽、使君子等同用,以调理脾胃,消食杀虫,如《证治准绳》灵脂丸,用于小儿疳积。若疳积潮热,肚胀发焦,可配以清疳热之品,如《全幼心鉴》用本品同胡黄连研末,猪胆汁为丸服。

五灵脂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然而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血虚无瘀滞者,皆所当忌。

五灵脂是妇科要药。生品用于行血、散血。炒用止血无留瘀之弊,出血夹瘀者用之,尤能化瘀止血,可单味内服。治血崩诸药不能止者。

惟其味苦酸而辛,故能入心与肝而泄其滞。是以心中血气刺痛,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痛,及痰挟血成窠囊,血凝作痛,目翳往来不定等症,皆为血分行气必需之药。凡用以糖心润泽者为真。其气腥臭难闻,其味苦酸而辛。宗奭曰:有人病目中翳,往来不定,此乃血所病也。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也。用五灵脂之药而愈。

十七、历代附方

1.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少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又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疗心痛五灵脂水淘净,炒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慢火熬膏,入真蒲黄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以水与童子小便各半盏,煎至七分,温服,少顷再服;经闭者,酒磨服下。《产乳集验方》紫金丸

2.治妇人心痛血气,刺不可忍五灵脂(净好者)、蒲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盏,同煎至七分,热服。《证类本草》引《经效方》失笑散

3.治产妇血晕昏迷,上冲闷绝,不知人事五灵脂二两,一半炒熟,一半生用,捣罗为散。

每服一钱,温熟水调下;如口噤者,以物斡开口灌之。《本草图经》独胜散

4.治血积心痛五灵脂(去土,醋炒)、元胡索(醋炒)、香附(酒炒)、没药(箬上炙干)等分。并为细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血老者,用红花五分,桃仁十粒,煎酒调下。《医学心悟》手拈散

5.治急心痛,胃脘疼痛五灵脂、玄胡索、蓬术、当归、良姜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淡醋汤调二钱,食前服。《杏苑生春》愈痛散

6.治一切心腹痛及小肠气巴豆(去皮、膜,纸裹出尽油)、干姜(炮)、五灵脂(去沙石)各二钱。上件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醋汤下。实者,每服十丸,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灵脂丸

7.治虫心痛欲绝五灵脂(末)二钱匕,白矾(火飞)半钱匕。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论》

8.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车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酒磨服。《本草衍义》

9.治偏风,卒中风五灵脂、乌头(去皮、脐并尖,并生用,各取净末)各等分。

合研令匀,滴新水和入臼中,杵一千下,丸如弹子大,生绢袋子内盛之,悬透风处。每丸分四服,烂嚼温酒下,吃十服后,一丸分二服;更十日后,却一丸分四服,一月内必差。如不吃酒,薄荷茶下亦得,然不如酒服。《圣济总录》铁弹丸

10.治血崩不止五灵脂十两。捣罗为末,以水五大盏,煎至三盏,去滓澄清,再煎为膏,入神曲末二两,合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服。《本草图经》

11.治妇人经血不止五灵脂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气。每服大两饯,用当归两片,酒一中盏,与药末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连三五服。《证类本草》引《经效方》

12.治吐血,呕血①五灵脂一两,芦荟二钱。二味捣研为末,滴水和丸如鸡头大,捏作饼子。每服二饼,龙脑浆水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五灵脂饼子)②黄耆半两(细研),五灵脂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黄耆散

13.治噎膈,痞块,疳积等症五灵脂(炒令烟尽,研细)、真阿魏(去砂,另研细)等分。用雄黄、胆汁和丸如黍米大。空心唾津送下,每服三十丸。忌食羊肉、醋、面。《简便单方》14消食,消积,消痞,消痰,消气,消滞,消肿,消痛,消血,消痢,消盅,消膈,梢胀,消闷,并治痰迷心窍郁症香附(去净毛,水浸一日)、五灵脂各一斤,黑丑、白丑各二两。

上药共研细末,以一半微火炒熟,一半生用,和匀,真米醋糊为丸,如莱菔子大。每服一钱,姜汤送下,每日早晚各吃一服。有病即化,至愈为度,切勿多服。《经验奇方》五香丸15.治痢痛五灵脂、蒲黄(炒)各等分,麝香少许。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醋汤下。《普济方》舒眉丸

16.治消渴五灵脂、黑豆(去皮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冬瓜汤调下,无冬瓜,苗叶皆可,日二服,小渴二三服效,渴定不可服热药。《保命集》竹笼散

17.治喘嗽浮肿五灵脂半两,马兜铃、槟榔(锉)各一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蜜半匙,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圣济总录》五灵脂汤

18.治肺胀五灵脂(研)二两,柏子仁半两,胡桃八枚(去壳,研)。上三味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木香、甘草汤下十五丸。《圣济总录》皱肺丸

19.治痈疽,疮疖,毒肿,无头疼痛,或有数头五灵脂不以多少,微炒为末,新水调,涂于故绯上,贴之。《普济方》神明膏

20.治骨折肿痛五灵脂、白及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为末,熟水同香油调涂患处。《乾坤秘韫》

21.治毒蛇咬伤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以酒调二钱灌之,药滓敷咬处。《本草衍义》

22.治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螵蛸各等分。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明目经验方》

23.治重舌,喉痹五灵脂一两。为细末,用米醋一大碗煎,旋噙漱口。《经验良方》

24.治积年口疮五灵脂一两,杏仁四十九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黄丹半两(炒令紫色)。上件药,捣细罗为散,用生蜜调令得所,每取少许涂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25.治恶血牙痛①川五灵脂,以米醋煎汁含咽。(《直指方》灵脂醋)②五灵脂一两,川椒五钱。共末,擦患处。《疑难急症简方》

十八、现代药理研究

1、增强免疫功能,增加白血细胞;

2、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微循环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平滑肌痉挛,有镇痛作用。(香附能镇静、镇痛、强心、降压,配伍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胸痛、腹痛每有良效)

3、抑制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

此外,五灵脂、人参水煎液口服未发现毒性。









































广西治疗白癜风医院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3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