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银杏 产业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位于郯城县西南部19公里,西临滨河大道南出口,南靠国道5公里,东边6公里是京沪高速公路郯城马头出口,辖5个社区27个自然村,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年撤乡设区以来,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银杏、草莓、旅游、木线加工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家庭轿车保有量达4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今年9月,银杏温泉小镇与其他48家特色小镇被省政府批复为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
雪中,游客拍摄老神树。
金秋,游客置身于银杏林。
一家人徜徉在绿树中。文/王进业 图/郯宣沂河弯弯向南流,沿滨河大道南行,“一路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进入苏鲁交界处,就来到了中国银杏之乡——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银杏苗圃翼布沂河两岸金秋时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童话般的金色世界。2万多棵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群落、2万多亩形态挺拔的银杏苗圃翼布沂河两岸,清代诗人张敬葳在《中秋既望观园》中写道:“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生动描述了当地银杏园林的盛况。在开发区驻地红石崖地质遗址处,有棵享受了三千多年人间香火和日月精华的古银杏雄树,该树高41.9米,树围8.2米,树径2.6米,树冠根系占地面积五六亩,树荫达0.8亩,据考证为郯国国君郯子所植,孔子曾在树下向郯子“问官”,被当地人尊称为“老神树”。《北窗琐记》描述:老树传奇十八围,郯子课农亲手栽。莫道年年结果少,可供祗园清精斋。依托得天独厚的银杏资源,该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古银杏森林公园、万亩银杏培植园、中华银杏品种园等,一处处彰显银杏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星罗棋布,仅银杏古梅园一处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泡着温泉赏银杏美景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为新村的旅游产业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当地特色旅游的灵魂。坐落于银杏林海深处的鲁地天沐(郯城)温泉度假村是实施文化+旅游创新之举。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打造第五代温泉项目。温泉度假村项目东与郯城银杏会展中心为邻,西与银杏古梅园、万亩古银杏森林公园相接,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银杏文化源远流长,红崖古梅、沂水春帆早在清初就被文人墨客赞誉为“古郯八景”。银杏温泉度假村以“千年银杏汤,养生休旅地”为主题,整体建筑风格以汉唐风为主,温泉主楼、银杏主题酒店巧妙融入了古郯文化、银杏文化元素,既古朴典雅,又兼备现代功能;亲子酒店、青年客栈则以家庭为元素,凸显亲子文化和个性化服务;汤院建设私密幽静,为高端商务接待提供一条龙服务;46个室外汤池群掩映在银杏林中,配以香樟、桂花等名贵绿化树种,打造一池一品,各具特色的露天浴池,让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古梅园融苏州园林韵味与此同时,总投资万元的银杏古梅园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闭园施工,改造思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一步一景创作微景观,打造既具有苏州园林韵味,又兼具北方园林风情的休闲胜地。当千年银杏遇上温泉,当旅游开发融入文化元素,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灵魂,实现了文旅结合、繁荣文化、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等多方共赢,必将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随着温泉度假村试运营,银杏古梅园提升改造、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郯子路拓宽改造等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一座融休闲度假、温泉疗养、旅游购物、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正呼之欲出,款款向我们走来。 ●新村地热发现史新村有地热!消息一出,全县人都不敢相信。“不但有,而且储量非常丰富”,省地矿局驻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挂职“第一书记”斩钉截铁地回答。挂职书记查阅了山东、江苏两省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地热地质等资料,先后两次派出专业技术骨干,携带先进的物探设备,勘测个点位,精确计算出井位和勘测深度。年4月3日地热资源勘探项目动工,9月5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钻探深度米,水温达55摄氏度,水量每小时60立方米,矿物质含量丰富,是临沂市水量最大、水温最高的优质地热井。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