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边门,三代人的记忆在这里打了照面

沙河街和普陀路是贵阳的两条街道,街道不宽,周边老旧小区繁多,再普通不过。

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差不多一公里,却将历史、校园文化与市井街巷,紧密联结在了一起。

作为贵阳人,直接喊街道名的不多,大家都习惯称这儿为“红边门”。

红边门,原来叫“洪边门”

红边门,指的是医院后面的沙河街到普陀路、友谊路交界口一带。印象中一直都这样称呼,但其实红边门以前叫“洪边门”。

离六广门不远,有一条贯穿城市的河流,河的对岸,曾经老贵阳的东北角,就是贵阳“九门四阁”中的一门——洪边门。洪边门作为贵阳老城东北大门,从此出城可直达曾经的水东宋氏洪边十二码头,这里保留着土司兴衰的历史。

来源/贵州都市报

如今,大多数贵阳人只知“红边门”,已少有人知道“洪边门”了。

三代人的烟火回忆

从这里开始

沙河街、普陀路以及陕西路(上段),这段并不太长的街道,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站在红边门四处张望,会发现两旁参差林立的基本都是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有的用红砖封了阳台,有的雨棚已经老旧,有的窗台下电线交缠……

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这里不存在“住宅楼盘”之说,只有“巷子小区”、“XX号院”。余家巷13号大院、陕西路号院落、虎门巷小区、陕西路号大院等老贵阳人的家,和几块钱修剪头发的小摊、传出朗声吆喝的菜摊、杂乱堆砌的小棚车汇聚在一起。

地道的烟火气,真实的生活味儿,还有岁月积攒的故事,都在这里。上世纪50年代,豆腐巷所在的地方有一个豆腐厂,几乎所有云岩区人吃的豆腐都是从这里出去的。

那时候,每逢炎炎夏日,居民们搬个小凳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见了左邻右舍就打招呼、话家常,热闹非凡。

年,红边门修建了“红边门农贸市场”,原来在街道上的菜农们都搬入其中;有的小区统一安装了防盗窗,内部刷了白墙;还有几个小区规划成了新型社区。几十年过去,这里有了一些改变,但也保留着老旧的市井文化。

修表换锁的小摊、路边擦鞋的擦鞋匠、补衣服的裁缝、卖鞋垫和各种生活小物件的杂货铺……都是飞速发展的城市留给红边门的珍宝。

这里,有着祖辈质朴的生活,有着父辈成长的点滴,也有着下一代新的故事。

如今,贵阳的学区房十分紧俏,在家长们心中数一数二的好学校,只有户口所在地才能就读。红边门不说国际名校云集,从幼儿园到初中基本齐全,比如云岩区六建幼儿园、贵阳市第九幼儿园、黔灵小学、贵阳第七中学……在贵阳口碑都不错。出生在这里的孩子,让家长少去了许多烦恼。

在红边门读了几年书,就在这儿的街头巷尾穿行了几年。水果冰粉、炸洋芋、肠旺面、冉冉炒饭、武汉鸭脖、北京老铺烤鸭、老友记茶餐厅、阿Q奶茶铺、龙家牛肉粉、毕节砂锅羊肉粉……那些年上学放学间,就把整条街的美食吃了个遍。

时间,让红边门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变化中,沉淀的是属于三代红边门人的独家记忆。

市井生活里

流淌着百年底蕴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红边门这个充斥生活气息、满载市井文化的地方,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红边门人潮拥挤之处,藏着一座多岁、贵州天主教历史最悠久的教堂——贵阳北天主教堂。

贵阳北天主教堂是一座俱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教堂,因地势高峻,格外显得雄伟壮观。教堂东西向,长四十公尺,宽十八公尺,檐高十四公尺,正身面积为六百四十八平方公尺。

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北天主教堂虽少了当年的金碧辉煌,但仍让人觉得气势恢宏。教堂正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牌坊,高30米,牌坊上千姿百态的中国传统彩绘彰显着建造者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来源/司库

主教堂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工艺和装饰纹样,并揉合天主教教义建造,具有中西方古建筑传统制式。钟楼底层大门上有石刻对联及横额。对联是:“画阁钟鸣千里应,名园花放四时新”;横额是:“且住为佳”。钟楼脚下种植花木,两侧是主教及其他神职人员的住所,环境幽静宜人。

由于去的时间不对,教堂并未开门,未能参观到内部构造,有些许遗憾。有这样极具历史感的建筑朝夕相伴,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边门便被赋予了高于柴米油盐的精神层面的意义。

家门口的夜市

养胖了一代代“红边门人”

一个地方的人的成长,离不开吃。说到吃,红边门从白天到晚上,随随便便都能列出一堆美食。两条街由头至尾,餐饮美食店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就连住家户楼下都是美食铺子。

遵义张记羊肉粉、虎门巷高坎坎烤肉、虎门巷清水烫、骑龙火锅大竹签烤肉、娘家米汤饭、馋嘴花甲等等,都是贯穿红边门人成长记忆的美味。

在红边门饮食江湖里,主角“夜市”不得不提。白天虽然也人来人往,却怎么也不及夜晚热闹。六点半以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里满是盖也盖不住的市井烟火。

闪烁的霓虹灯下,夜市摊挨家挨户亮起招牌灯,夜市拉开了帷幕。

炙热炭火上烤着一串串鲜嫩的肉串,网状火炉上铺满了外焦里嫩的烤糯米肠,飘着蒜香味、麻辣香味的小龙虾引人食指大动,米饭和配菜在师傅的翻炒下成为特色炒饭……沿着普陀路向陕西路走去,全是诱人美食,光是看就满口生津,更别说亲自品尝了。

来源/新浪贵州美食、行走的巨蟹

红边门夜市,不仅养胖了一代代红边门人,更养馋了贵阳人。隔几天不来吃一趟,就感觉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岁月静好

与小确幸不期而遇

贵阳从来不缺繁华,却少有如此极具混搭风的巷陌。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那些藏在街道中的“惊喜”。

在两栋高楼之间,有着香港电影里来回转折的楼梯房。

在破旧的老房子旁,有着现代工业风的建筑。

在教堂这样安静庄严之处,开放着娇艳欲滴的花朵。

在狭窄的小巷里,一堵不太长的墙上,画着趣味纷呈的图画。

在矮楼之间,爬满的爬山虎,油绿得像是春姑娘的落脚处。

在历史跟现代的纠缠之后,这里迸发着让人动心的活力与生机。

人来了又走,唯有这条街一直不变。世代住在这里的贵阳人,早就有了自带诗意的生活方式。

也许期待着棚户改造带来的新生活,也许只想扎根于此安置一生。不管未来如何,红边门,让人甘愿闲居,甘愿在飞速流逝的时间里,感受某时某刻迎面闯来的岁月静好。

因为,这里让几代人的记忆打了照面,每一个细微的画面都存储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记忆卡片里。那是任何科技都替代不了的,人的生活。

相信来过和住在红边门的小伙伴

一定对这里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下面这个话题

#记忆中的红边门#

评论区已开放,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贵州微联盟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编辑/摄:mini坨责编:果芒芒

………………………………………………………更多精彩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6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