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链接》》》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一)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二)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三)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四)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五)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六)
曲令敏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七)
故乡的药草(之八)
文/曲令敏
~葎草~
葎草,我们叫它大涩萝秧,平地成片,拖秧长,遇到可以攀援的东西,就爬上去越长越高。因为不知道它是饲草,没人理它,路沟边,菜园埂上,院落墙根儿,少有人迹的荒地,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本草纲目》说葎草: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蛇、蝎伤。《本草正义》:葎草,苦寒泄降,主治湿热壅塞之实症,亦可为外疡阳毒之外敷药。记得大儿子小时候遇到一场恶性传染病,拉肚子,吃啥拉啥,喝水也拉。医院里住了十几天,眼见有三个孩子不治而亡,我都快疯了。当时有人说用大涩萝秧熬水泡脚能治,我在河堤上割了一捆,洗三天,没见效。又听说城西武庄的巷子里有个老中医,有绝法儿治拉肚子,5元钱一小瓶,包好。我怕一瓶不够,千求万求,10元钱买了两瓶,老先生说:“你这是浪费!”果然让他说对了,一瓶药下去,第二天我们就出院了。几十年过去,老先生肯定不在了,也不知道他的药方传下来没有。多年后才知道,葎草治拉肚子不是洗,是吃。乡间偏方:七根葎草头,加上烧柴做饭的老铁锅的锅底灰——锅烟子,一起炒鸡蛋,吃两回,病就好了。“全草加水浓煎,每40毫升含草1两。1岁以内每次20毫升,每日2次;1岁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3次。”这才是中医用葎草治小儿拉肚子靠谱的药方。葎草拉人,不小心就在手上胳膊上拉个血口子。我家养过一只灰兔,哪怕是下大雨,打着伞也得出去给它弄青草。别的草它不喜欢,就爱吃葎草,小树林周边很多,只掐尖儿,一会儿就是一大篮子。听说作为饲草,鲜草、青贮或是晒干都可以,喂鸡、鸭、鹅,产蛋多;喂奶羊,产奶多。另据现代医学研究:(葎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没想到这刺伤人的野草,用处还真不少。~蒲草~蒲草的学名叫水烛,我小时候叫它“毛啦儿”,可以织席。蒲席很柔和,但是没有高粱篾子席凉快。蒲草野生在水塘、水沟、水渠边,秋来草老根不老,放一把火把上面干枯的蒲叶烧了,来年春天它又旺旺地长了起来。也只有芦苇能欺负它,同生一处,芦苇的地场一年比一年大,蒲草的地场慢慢就被挤占了。蒲草每年6到9月开花结果,棒形的雌花长30厘米左右,人们叫它蒲棒。它的花粉就是中药蒲黄,有化瘀、通淋、止血等功效。若是把蒲棒碾成绒,装枕头,清香,助人入睡。蒲草细长的根又白又软,挖出来炒菜、炒肉,口感清爽且极富营养,还清热去火。蒲草不但可以编席,拧蒲团、织垫子,制作蒲扇,还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蒲草作为景观植物,被人栽进陶缸沉在湖、塘边,清风徐来,摇曳生姿,是一种诗情画意的点缀。“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自古以来,蒲草都是坚贞爱情的象征。中药网:生蒲黄、五灵脂各10克,治痛经、小腹痛。~芦苇~芦苇,我叫它苇子。也是一味中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带我们去校外上作文课,在尚且流水汤汤的桐河边,他让我们观看丛生在河间沙洲上的苇子。那苇子刚开花,紫色的花穗泛起一层缎光,苇叶青青,茎杆迎风摇摆,太阳偏西了,高岸,沙洲,河波,映衬着那一丛苇子,几十个孩子看得入迷。饱满充盈的静默中,老师说:记往了,这就是诗情画意,它会出气儿,会动,谁要是能把它写出来,那他就不得了了……这是我对苇子最早的记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芦苇在《诗经》中的意象。同事告诉我,芦苇根熬水喝,清热去火治口臭。《本草纲目》说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本经道源》记载芦苇:“烧存性,治活衄诸血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芦根性寒,有清热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作用,可以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热病烦渴不安、肺痈吐脓等。我并不知道芦苇全草都有哪些药用价值,只知道这棵水生的大草很实用。芦根做成饮品,清心止咳,芦笋是价值不菲的好菜。芦杆刮成篾子,织芦席可以卖钱。芦穗能扎扫帚,扎刷子。芦花为芯,像穿筐子一样用麻绳勒成芦花鞋,保暖,结实,耐穿,蹅雨雪不湿。芦苇最上端的葶子,也像高粱葶子一样,可以穿锅盖、锅排,还可以织马车上用的裙栅。当然,芦花和泥搪墙、糊锅灶,比麦秸好。~龙葵~龙葵长在荒沟、野地里,一棵两棵,不会成群成片,因为棵大,锄草不会留它。我们那儿不叫龙葵,叫天宝豆。茄科,茎紫色或青色,大叶子,是茄子的表亲。最高长到一米多,七股八杈的分枝多,夏天开五角形白花,黄蕊,一骨抓一骨抓的。浆果比豌豆大。渐次由青到紫黑,成熟的浆果是孩子们的爱物,一咬一兜儿水,很甜。龙葵全草入药。这是我小时候不知道的。《本草纲目》:(龙葵)苗:消热散血。又说它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唐本草》: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治风,补益男子元气,妇人败血。现代医学研究:(龙葵)可用于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咳嗽痰喘,水肿,癌肿等。由于药用价值很高,有人采收野生龙葵种子,成规模在大田里种植。~大蒜~“常吃葱姜蒜,疾病去一半。“除了这三样,众多菜蔬都有药用价值,药食同源,民间自古以来都有这个认知。大蒜对于众生来说,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是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葱辣嘴,蒜辣心,芥末辣的是鼻梁筋。”大蒜鳞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糖类。炒菜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它,还可以做成糖醋蒜。我小时候拉肚子,没少吃臭面条。臭面条就是热面条捞到碗里,趁热烧上蒜汁儿,拿盘子扣上,捂一会儿再吃,有很浓的蒜臭味儿。正因为大蒜有蒜臭味儿,吃了蒜汁儿调制的凉菜不便见客人。所以城里流行花椒油拌豆腐和各种生菜、凉菜,不过吃起来总觉得少点什么。大蒜全身都是宝,作为一味药,用途非常广泛。比如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抗肿瘤,除湿气,还有保护肝脏、调节血糖、降低血粘度、预防血栓的作用。但多食大蒜也有副作用《本草纲目》有载:“久食伤肝损眼。”关于大蒜单方治大病的记载很多。我父亲有个拜把兄弟,我叫他干老子,他曾得过很严重的肝病。到了后期,县医院撵他不让住了,家里人不放弃,抬着他遍访十里八乡的老中医,人家一见病人肿得面目全非,就赶着让快抬走。最后去一个名叫王明寺的村庄,都说那里的先生是神医。可老先生一见病人,立马把他们往外撵。回家的路上,天太热,走到一个名叫党坡的村庄,在树凉阴歇脚。过来一抱着孙子的老大娘,看到病人,赶忙说了个偏方:四两毛蒜(拆成瓣儿不剥皮儿)、四两白糖,晚上到家就熬水让他喝,有效,半夜就会有感觉,无效,就等着埋人吧。一到家,干奶奶就照这个偏方熬药,一碗喝下去,到半夜,干老子真的有感觉了:头上脸上,明显感到水往下行。第二天早上起来,头、脸、脖子上的肿全消了。谁也没想到,四两毛蒜、四两糖治好了干老子的“绝症”,让他健健康康活到了80多岁。曲令敏,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有情如画时》,作品集《消失的田园》,随笔集《山思水想》《地板上的母亲》《河之书》《河之源》《一晌清欢》等。文化影响力特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