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属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反应疾病。以脊柱僵硬并逐渐变强直为特点,病变多自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至颈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同时累及。多数脊椎的韧带、软骨发生钙化、骨化,相邻的椎体间形成骨桥,最后脊柱发生强直。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其病属于中医学“脊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虚于先,复加寒邪侵袭,深入骨髓,久稽不除,使气血凝滞,脊失温养,遇阴寒之气或劳累时即发腰脊酸痛,肌肉僵硬沉重,甚至脊柱变形、强直僵硬,形成脊痹。
古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对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病机特点及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归属于痹症之“骨痹”、“肾痹”范畴,它又有“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的特点,如《黄帝内经》说:“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又说:“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意思是用臀部代替双足,脊柱弯曲或驼背后远看似头,比较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髋关节的畸形改变。近年来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又提出将强直性脊柱炎称之为“大偻”,偻指脊柱弯曲,大偻指病情严重、脊柱侧弯、背俯的疾病。如《黄帝内经》中说“阴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就生大偻”,王冰著说“身体俯曲,不能直立,偻,脊柱弯曲”。
病因:风湿寒三气杂至为痹症总的外因。其内因与禀赋不足,肾、督阳虚有关;外因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为主,或与外伤后瘀血内阻督脉有关。由于素体虚弱,风湿寒热之外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蕴,着于筋骨,影响筋骨的营养,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治疗:主要为肾虚寒证及风寒湿邪阻滞,总为本虚标实之证。据证而论治,则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在论治中因邪不同,而分为佐以祛风、散寒、祛湿、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这也是笔者对强直性脊柱炎经针刀切割松解后,服用中药总的论治原则。
谈谈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和中医经络微创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由于强直性脊柱炎表现的多样性和过去对本病认识的局限性,在国内外曾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年国外提出类风湿关节炎这一病名后,人民曾把多种疾病出现的关节炎均看做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型,而把强直性脊柱炎称为“中枢性类风湿”、“中心型类风湿”、“类风湿性脊柱炎”、“变形性脊柱炎”、“骨化性骨盆部脊柱炎”、“青春期脊柱炎”等。当发现类风湿因子后,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血清阳性和血清阴性两大类。所谓“血清阴性关节炎”是指类风湿性因子阴性而言。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放弃了“类风湿性脊柱炎”病名而选用了“强直性脊柱炎”这一名称。年《希氏内科学》正式提出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是独立性的疾病。《中华内科杂志》发表“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是一个病”的评述,标志着我国对本病认识的深化和重视。故现已肯定强直性脊柱炎是完全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独立的疾病。
二、病因
1,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率达79%,而在正常人群中为30%,说明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2,另外还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血清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为43.3%,而正常人阳性率为4.4%,说明强直性脊柱炎与肠道感染有关。3,近年来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较好,也进一步支持肠道感染与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关系。4,据资料统计,发现部分男性病人有前列腺炎、精囊炎,因此认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是本病重要的诱发因素。感染通过淋巴系统从前列腺、精囊等途径扩散到骶髂关节、骨盆,然后再扩散进入体循环而引起系统性症状和周围关节、肌腱与滑膜等病变。5,结核感染和局部感染。6,潮湿与寒冷的生活环境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重要作用,风、寒、湿的环境可作为激发条件促使发病。7,外伤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在对特殊人群的调查中发现,固定的工作姿势及刻板式局部训练可诱发本病,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病人是在外伤后发病的。8,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为本病的诱发因素。9,本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再加上诸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三、病理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韧带、纤维环等关节周围组织逐渐纤维化进而骨化,最终发展成为关节骨性强直。
四、临床表现与治疗1,年罗马诊断标准:□腰痛和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也不缓解;□胸背部疼痛及僵硬感;□腰椎活动受限;□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以上标准之一;□胸廓扩张受限;□有虹膜炎病史现象或后遗症。2,年国内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寒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症状:两侧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体征:早、中期病人脊柱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晚期病人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减少或消失。□实验室检查:ESR增快;RF(-);HLA-B27(+)。□X线片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典型改变。3,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多见,发病高峰期30-40岁,以四肢小关节为主,多见对称,上肢多与下肢,实验室检查:RF多数(+),HLAB27(-);X线片检查骨质疏松、骨侵蚀。□骨性关节炎:多见50岁以上病人,骶髂关节活动不受限。□椎间盘突出:不应有骶髂关节炎的X线片表现,实验室检查无改变,应具有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体征。□致密性骶髂关节炎:常见女病人,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骨质致密,关节间隙及脊椎小关节面不模糊,血沉正常,HLA-27(-)。
四、临床表现与治疗1,中医经络微创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机体的某个部位或几个部位作一次或几次经络微创闭合松解术,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病。□经络微创针刺对强直性脊柱炎中期纤维性强直有较好疗效。□早期微创针刺的价值在于发现早,并且能够积极进行病因治疗。□我总结多年来的治疗经验,在经络微创治疗的同时中药的应用须贯彻始终。□西药对症治疗亦须重视。□中药治疗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和标本兼治。□自拟基本方:七叶一枝花15g、虎杖15g、全蝎6g、地龙10g、蜈蚣两条、土鳖虫10g、僵蚕12g、当归12g、生熟地12g、仙灵脾10g、忍冬藤15g、鸡血藤12g、威灵仙12g。随证加减:寒重去忍冬藤;痛甚者加川乌12g(需先煎20分钟)。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用自拟黄马散:麻黄、马钱子等,有较好疗效。□雷公藤片:适用于中早期病人,1片,1日3次,餐后服用。□选用非甾字体抗炎止痛药,餐后服用。□金制剂和青梅胺经临床应用均未见明显疗效,故不主张使用。□免疫抑制剂6-MP,每日mg口服或静脉给药,但应注意白细胞数量。□转移因子肌内注射每周2次,每次2支。
□经络微创针刺闭合松解术目的;□可迅速缓解症状;□延缓或抑制病情进展;□矫正畸形;□功能重建,使病人恢复自理能力。□经络微创针刺闭合术治疗范围:□膝髋关节积液、疼痛、功能障碍、纤维性强直;□驼背畸形。□针刺闭合手术方式:□关节积液使关节腔压力升高,可刺激关节囊的神经末梢;□膝、髋关节减压术切割松解增生、肥厚的滑膜囊,解除关节内压使疼痛迅速缓解。□腘绳肌腱“Z”型延长术矫正膝屈曲畸形,改善膝关节伸直活动功能。□骶髂关节松解术,以解除骶髂关节的剧烈疼痛。□髋关节前、内、外侧关节囊及滑膜组织针刺闭合切割术。□对髋关节屈曲畸形,针刀闭合松解髋关节挛缩的肌群软组织。□驼背的针刺闭合矫畸术:T1-T6为上胸段;T7-T12为下胸段;T7-L5为胸腰段。□在弧顶的棘突间隙,切割松解棘上、棘间韧带,并在其旁开各1.5-2.0cm,切开松解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对骨性强直,经络微创针刺治疗难度较大,可行分阶段、密集针刺切割剥离松解,术后可控制肌组织的进一步骨化,缓解或改善症状。□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跟骨结节、髂骨嵴、耻骨联合针刺闭合松解术。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这些部位韧带、肌腱及关节囊附着部常产生无菌性炎症和韧带、肌腱附着部发生骨炎,受累部位出现疼痛及压痛。对这些部位的切割松解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所在。□坐骨神经刺激松解术,由于骶髂关节疼痛放射至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痉挛,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常见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辅助治疗:□持续对抗牵引:重量60kg,根据体重可增减。□禁用人工俯卧位对抗牵拉下压手法,因力量不均亦不易掌握,易造成腰椎骨折甚至截瘫。
付方:
制附片20g,秦艽5g,生石膏15g,威灵仙20g,木瓜2g,防风5g,川芎10g,金银花15g,土鳖虫10g,乌梢蛇15g,没药10g,五灵脂15g,乳香10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活血行气,温阳逐瘀,通络止痛,开痹散结。
有朋友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医经络微创疗法的,请扫描下图的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