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来来来,来这儿坐!」
「呃,我坐骨神经痛(PG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
坐骨神经痛是西医的病名,对没有对应的中医痛证呢?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疼痛的部位,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在下肢走行之处,部分疼痛点还涉及足阳明胃经的走行处。
科普一下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坐骨神经痛的疼痛范围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即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
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外邪入侵
外感主要为感受寒湿,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冒雾露,以致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且多兼夹风邪更使疼痛反复难愈。正如《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此外,感受湿热亦可成病,如岁月湿热行令,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流注膀胱经脉而发腰腿痛。跌仆损伤,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均可引发本病。
坐骨神经痛的辨证分型
寒湿凝络
证候:腰胯持续性钝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受寒加剧,得热痛减,静卧时痛不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方解: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白芷、甘草柔筋缓急止痛;麻黄温散寒邪,利水渗湿;黄芪益气,以助上药温通经脉。
配伍:可加全蝎、地龙以祛风止痛。
湿热侵络
证候:腰腿痛呈烧灼样剧烈胀痛,口渴、心烦、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减。
方解: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薏苡仁清利湿热;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膝。
配伍:可加木瓜、络石藤,以加强舒筋通络止痛之功。热邪偏盛,可加栀子、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
瘀血阻络
证候:腰腿痛持续剧烈,咳嗽、排便、行走均使疼痛加剧,坐卧屈膝则痛稍减,疼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下肢麻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解: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消肿祛瘀止痛,香附行气活血,牛膝引血下行以利腰膝,地龙通络止痛。
配伍:可加地鳖虫、蜈蚣以增强逐瘀通络作用。无周身痹痛,可去秦艽、羌活,如由跌仆损伤,摒气闪挫起病,可加乳香(配没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再加青皮(配香附),加强行气之力。
肝肾不足
证候:腰腿痛缠绵不愈,向下放射,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腿膝无力,舌淡,脉沉细,或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养肝肾,祛邪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解:独活善祛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细辛发散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祛风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人参、茯苓补气健脾;桂心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若偏阳虚,可加熟附子、仙灵脾以温肾壮阳;偏阴虚,可加枸杞子、制首乌以滋养肾阴。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
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施针的手法是平补平泻,若局部产生酥麻的感觉,再持续用针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
有作者对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使用频次进行了分析,得到如表1之结论。
(点击图片可放大)
赵玲,陈少宗.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处方决策与经验统计.针灸临床杂志,,27(10):46-48
环跳穴
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
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
阳陵泉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等。
委中穴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等。
承山穴
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主治: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等。
昆仑穴
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
悬钟穴
悬钟穴是足少阳胆经之穴。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等。
更多穴位,请搜索答摩
针灸后选委中刺血
方法
针灸后选择腘窝部委中穴区域明显的紫、青色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拔罐,留罐5分钟后去罐。
用消毒的干棉球擦试出血部位后用安尔碘消毒针孔,24小时内刺血局部避免接触水及其他感染因素。
刺血拔罐是治疗痹证的效法。《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本草纲目拾遗》:「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
委中又名血郄,善治血瘀,郄穴治诸痛,因此委中穴刺血拔罐可最大限度地祛除风寒湿邪,缓解疼痛,配合针刺治疗本病,不仅取效迅速,而且远期疗效较电针治疗更加可靠。在疼痛急性发作时,委中穴刺血拔罐效果尤为显著。
注意:
①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才选择刺血。
②窝处(委中及周围1~2cm区域)可见明显的紫、青色静脉,才刺血。
③患者无凝血障碍。
④两次刺血之间间隔时间不少于3天,一般为3~7天。1个疗程期间刺血不超过5次。如果首次刺血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两次刺血间隔在5天以上。
巧用一招解除坐骨神经痛
?刺激压痛点?
方法
左侧坐骨神经痛,取右上部(右侧痛取左侧),左手手掌自然伸直,大拇指与手掌呈约45度,用掌心对准右肩部肩峰端,握住肩膀,大拇指末端所指出位置为治疗点。
在该治疗点或附近找压痛点,强刺激压痛点15分钟即可快速止痛。
民间验方复方灵仙药酒
复方灵仙药酒是我区民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验治疗。配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
方法
组成:威灵仙、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当归、续断、秦艽、桃仁、红花、川芎、木瓜、怀牛膝、鸡血藤、乌梢蛇、僵蚕、全蝎、蜈蚣。
制作:以上药材各10g放入玻璃瓶中,加白酒ml,密封,每天搅拌2次,1周后每天搅拌1次。浸泡30天,倒出上清液,压榨药渣,将榨出液与上清液混合装罐备用。每日3次,每次20~30ml。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配以秦艽、木瓜增加其祛风通络作用;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续断、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祛风散寒,辅以僵蚕、乌梢蛇、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搜风通络止痛;
怀牛膝活血化瘀止痛,同时为引经药;
白酒既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又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直达病所,增强药效,有“酒为白冰之长”的说法。对寒湿凝络、瘀血阻络型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
坐骨神经痛,试试6个小动作
①
双腿左右侧压
平躺在床上,将两腿曲膝抬起,上身不动,双腿尽量向右侧转,使右腿的膝尽量靠床,然后恢复,再往左侧转,再恢复,疏通腰腿部的经络,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等。
②
腰部「小燕飞」
俯卧在床上,头部、胸部抬起,以小腹部着床,两臂展开向两侧伸直,两腿并拢伸直尽量向上抬,姿势像“喷气式飞机”一样,停留5~10秒钟放下,休息一会再做,连续做5~10次。
③
腰部「五点拱桥式」
仰卧在床上,两臂放在体侧,以头、肘部和脚后跟着床,腰部尽量向上拱,使身体成“桥形”姿势,停5~10秒钟放下,连续做5~10次。
④
直腿抬高法
仰卧,下肢伸直,患肢主动上抬,当感觉腰、臀及下肢疼痛时,仍力求超过该限度继续上抬。轮流将左、右腿抬起,上举至最大限度,停5~10秒放下,连做5~10次。
⑤
正坐举腿
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⑥
平坐推腿
坐位,足跟着地,足尖跷起,两手平放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注意:
1.针灸及刺血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普通人可自行推拿按摩。
2.锻炼要量力而行,坚持适度原则,以练完之后全身不再有紧张感,舒服为准。
▼
▽
治疗坐骨神经痛按摩取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这4个穴位。
治疗坐骨神经痛艾灸委中、承山、阳陵泉这3个穴位。
参考文献
[1]买买提江?赛买提.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心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5(91):-
[2]杜旭,张倩.下关穴腧刺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35例[J].中国针灸,,35(9):-
[3]赵玲,陈少宗.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取穴处方决策与经验统计[J].针灸临床杂志,,27(10):46-48
[4]罗福田,张南方.复方灵仙药酒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33(6):-
?
坐骨神经痛(PG痛)时,什么姿势最舒服?
(小编你真逗,都疼死了还舒服呢!)
?
欢迎大家点击右下方给我们留言哦
?
?大·家·都·爱?
hi,天冷了
谁不想泡个热水脚再睡呢
版权声明:
1.参考文献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请与我们联系。
2.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白癜风能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