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楷模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李志翀在村民家中走访。

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竹园村虽然环境清幽、风景秀美,却是商山深处的一个贫困村。

年8月,“80后”青年李志翀从北京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来到竹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努力为全村的88家贫困户寻找增收门路。那么,他都找到什么新门路了?

秸秆加工厂变废为宝贫困群众有了增收新门路

刚到竹园村那会儿,李志翀发现,竹园村和周边地区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方式多为焚烧或掩埋。他寻思着,能不能把秸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呢?

很快,李志翀牵头在村上成立了“竹园村秸秆加工产业合作社”,通过申请政府补贴、银行贷款、村民集资的方式建起了秸秆加工车间,按照年标准产量吨来计算,年总产值预计可达65万元,净利润可以达到25万元。

“我们这个秸秆加工厂一共吸纳了30户贫困户,其中有8人相当于我们秸秆厂的正式工,长期在这里工作。参与到秸秆厂的贫困户,每年可以获得元的分红。另外,还可以根据他们实际劳作的情况,获得工资报酬。”李志翀说。

在秸秆加工车间,记者见到了这里的“正式工”——今年55岁的竹园村贫困户闵忠民。他家有3口人,原先一年到头就靠3亩薄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从去年开始,收入有了明显变化。“从秸秆到成品料一共得4、5个月,一天的工钱是80块钱,在家里既把庄稼种了,还能收入一万来块钱。”

为避免产品出现滞销问题,早在秸秆加工厂建成前,李志翀就已经和西安的一家饲料销售公司经过多次协商,达成了产销合作意向。“以销定产,以产定收。就是人家给我们下订单,我们再根据产量,去收秸秆回来,这样就能避免产品滞销的问题。”李志翀说。

李志翀号召村民养殖的鼯鼠。

带养殖户赴外地开拓销路发展鼯鼠养殖产业

经过半年多的运行,目前秸秆加工厂的效益可观,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但全村共有88户贫困户,剩下的近60户怎么办?李志翀又把目光投向村里已有的鼯鼠养殖产业。

鼯鼠的粪便是一种中药材,学名叫五灵脂,市场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李志翀发现,村上的鼯鼠养殖产业虽然发展4年了,规模不小,但效益平平,能够参与其中的贫困户很少。而当地五灵脂主要的销路是中间商到养殖户家里收,把收购的价格压得很低,养殖户的利润很有限。

当得知整个商洛地区的五灵脂最终都销往安徽亳州时,李志翀便带着鼯鼠养殖大户王金宏,跑了一趟亳州,和药材收购商建立了一对一的产销衔接。王金宏说,过去当地的五灵脂大概是一公斤38元左右,去过亳州后,五灵脂一吨可以增加多块钱收入,一个月大概发两吨,可以增加1万多块钱。

“帮养殖户提高了收入后,他会扩大养殖规模,进而从村上雇佣更多的贫困户来参与劳作。”李志翀去年帮扶了14户贫困户,由于产量的增加,收入的提高,现在已经帮扶到30户贫困户。

目前,竹园村88户贫困户中,已经有72户通过参与秸秆加工、鼯鼠养殖、养羊等产业正逐步实现脱贫,但剩下的16户,或病或残,劳动能力欠缺,是全村贫困户中最难脱贫的一批。李志翀也明白,只有把这16户的问题解决了,他的任务才算圆满。

“脱贫致富不落一人,村里集体出资办了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吸纳剩下的16户贫困户在养鸡合作社里面打打零工,收拾收拾院子,拔拔草,到年底养鸡有了收入,给贫困户进行分红。我相信我们村到年一定能实现脱贫摘帽。”李志翀说。

(来源:西部网)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rs/1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