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人必学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

导语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

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的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

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2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②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③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

3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而定的。药物的性质决定了药物的理化作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入不同的辅料,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中药经过炮制以后,由于温度、时间、溶剂以及不同辅料的处理,使其所含的成分产生不同的变化。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是很复杂的,就某种具体的中药材来说,其中所含的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

尽管目前对于大多数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还不十分清楚,然而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中药材中可能起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在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树脂、有机酸、油脂、无机盐等几类成分中。炮制就是要保留有治疗作用的成分,去除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

4中药炮制的目的

炮制一种药材或一种炮制方法,往往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现将炮制的主要目的归纳如下:

(1)使药材清洁,保证质量:药材中常混有泥沙、虫卵、霉变品及其他非药用部位,入药前需挑除。如种子类药要去泥土、杂质,根类药去芦头,皮类药去粗皮等均是为了使药净洁,用量准确,疗效可靠;另外花椒应除椒目、麻黄应除根、莲子要去心等均是为了分离不同药用部位,确保药物质量。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对于有毒性和刺激性的中药,通过炮制以减缓其毒副作用,特别是对乌头、附子、马钱子、半夏、巴豆、斑蝥、大戟、甘遂、芫花等毒性大和副作用剧烈的药材,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3)增强药物疗效:常言道:“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药经蜜炙后,增强了润肺止咳作用,是由于蜂蜜甘缓益脾、润肺止咳,作为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延胡索经醋制止痛效果明显增强。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生甘草清热解毒,蜜炙则补中益气,故有“补汤宜用熟,泄药不嫌生”之说。再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因此,生用熟用各有其功。“生升熟降、生泄熟补、生猛熟缓、生毒熟减、生效熟增、生行熟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中医对疾病的部位通常以经络、脏腑归纳,对药物作用趋向以升降浮沉来表示。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位和趋向。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酒制后能引药上行,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治疗上焦实热引起的牙痛等症。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即“生升熟降”,“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入肝,盐制入肾”。

(6)便于调剂和制剂:植物药切成片、段、块、丝等便于调剂时分剂量和配方。矿物、贝壳、动物骨骼类经煅、煅淬、砂烫等炮制方法处理使质地变酥脆,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7)利于贮藏,防止霉变,保存药效:某些昆虫类、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经蒸制或炒制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种子类药经加工处理如蒸、炒等,能终止种子发芽;某些含苷类药经加热处理“破酶保苷”避免成分被酶解损失,如黄芩、杏仁;一般药在加工过程中都经过干燥处理,使药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利于久存。

(8)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动物类或其他有特异不快臭味的药物,往往难以口服或服后出现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常采用漂洗、酒制、醋制、蜜炙、麸炒等法处理,如麸炒僵蚕、醋制乳香、没药等。另外一些粪便类药如五灵脂,《中国药典》现行版已将其淘汰。

(9)制备新药,扩大用药范围:如谷芽、麦芽、豆卷、神曲、蛋黄馏油、血余炭等的制备,使药物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多方面的要求。

赞赏

长按







































太原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rs/2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