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991816.html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源记载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验录
1·
呕吐胸痞
一妇白叶乡林某,五十岁,患胃病已久。近来时常呕吐,胸间痞闷,一见食物便产生恶心感,有时勉强进食少许,有时食下即呕,口微燥,大便溏泄,一日两三次,脉虚数。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处方:横纹潞五钱,北干姜三钱,黄芩二钱,黄连一钱五分。水煎,煎后待稍和时分四次服。
本证属上热下寒,如单用苦寒,必致下泄更甚;单用辛热,必致口燥、呕吐增剧,因此只宜寒热、苦辛并用,调和其上下阴阳。又因素来胃虚,且脉血弱,故以潞党参甘温为君,扶其中气。药液不冷不热分作四次服,是含“少少以和之”之意,因胸间痞闷热格,如果顿服,虑药被拒不入。
服一剂后,呕吐泄泻均愈。因病者中寒为本,上热为标;现标已愈,应扶其本。乃仿照《内经》“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之旨,嘱病者购生姜、红枣各一斤,切碎和捣,于每日三餐蒸饭时,量取一酒盏置米上蒸熟,饭后服食。取生姜辛热散寒和胃气,大枣甘温健脾补中,置米上蒸熟,是取得谷气而养中土。服一疗程(即尽两斤姜枣)后,胃病几瘥大半,食欲大振。后病又照法服用一疗程,胃病因而获愈。(俞长荣)
《伤寒论汇要分析·厥阴病篇》
2·
呕吐心烦
吕某,女,39岁,干部。
病史:患者平素脾阳虚弱,大便经常溏泄,后因情感抑郁,肝气郁结,而头眩作呕,连续2日,不以为事。继而病势加剧,饮食入口即吐,心中烦闷,饮食减少。舌苔滑润,中现薄黄,口不渴,脉象沉细无力。
证属:脾肾虚寒,热塞于胃。
治宜:清热祛寒,回阳救逆。
处方:干姜10g,黄芩10g,生赭石10g,陈皮10g,姜半厦10g,黄连6g,甘草5g,吉林参6g。
服药1剂后,呕吐大减,可以进食,心烦解而能安。服3剂后,呕吐不作,知饥能食。后以健脾和胃之药,调理而愈。(邢锡波)
《邢锡波医案集》
3·
食入即吐,胸痛便秘
患者女性,六岁。初诊: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五日。前日注射百日咳疫苗,当夜发寒热。经某医给服下剂后,反见饮食入口即吐,胸痛,大便三日未解。察其神志昏沉,体温(肛门)38℃,舌苔黄白,舌尖红,脉沉细。证属发热冒风,复伤其胃所致。拟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干姜6g,黄芩10g,黄连4.5g,党参6g,川桂枝4.5g,法半夏4.5g。服一剂。
二诊:一月十六日。药后神志清醒,体温(肛门)37.6℃,吐止,胸痛除,知饥索食。腹中雷鸣,时转矢气,此宿食欲去之兆。舌苔转薄白,脉转弦。当和其表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必能汗出便通。拟小柴胡汤。服小柴胡汤一剂而愈。(李中梓)
《伤寒论方运用法》
4·
慢性胃炎
魏某,女,21岁,学生。
病史:因饮食不节,胃脘胀闷,有时隐隐作痛,嗳气泛酸,头眩气短,口臭苔腻,略现薄黄,脘部按之作痛,大便溏稀,多为每日2次,脉弦滑无力。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
证属:脾胃虚弱,胃热郁痞。
治宜:温补脾胃,清热消痞。
处方:干姜10g,黄芩,姜半夏10g,甘草10g,五灵脂10g,人参6g,黄连5g。
连服3剂,满胀痛消,症状均退。后以和胃理气健脾之剂,调理而愈。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胃炎亦有效。(邢锡波)
《邢锡波医案集》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