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中药学,纯粹兴趣。今天考的这一门是:中药学(一)。
一本二厘米厚的A4大小教科书,几页考试大纲,没有范围。二个月。纯自学,只交给上海教育考试院45块考试钱。
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将草药三品分类,分别是养生延年,有毒无毒,驱邪除病。治病是最末。中国人,当年的药,为的是养生,和不被毒死。
历史上第一本官方修订和推行的是唐代李勣和苏敬主编的叫《新修本草》,当年被奉为圭臬。药学高峰,便是那家喻户晓的《本草纲目》。涵盖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冶金,远超中药学范围。
其实一开始,我挑的是心理学,一直想学心理学,但是没报上名。于是,挑中药学,大概是一分钟的决定,它包含中药,方剂,炮制,药理,植物学.....选它大概因为看起来没啥技术含量,就一个字,背!虽然,看到有机化学和化学分析这两门专业课的时候,抖了一下。
药学,一开始觉得挺浪漫的,所谓---百花的清香,不及采药的竹篓。
我大天朝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官方药学课本,蚕沙,血余炭,五灵脂,龙骨,都是习药,蚕沙就是蚕宝宝的屎;血余炭就是烧焦的头发;五灵脂就是鼯鼠的屎,书载其为治血淤要药。按照神农尝百草的套路,这玩意是怎么被发现为药的到底?
清香的竹篓,哗嚓就裂开了。
至于龙骨,安神药的排面,那个,是化石,真的是化石,而且要哺乳动物的比如鹿的化石,象的化石,打碎先煎。
当然小众药物也就是哇奥一声。
百分之七十的药是植物。
药名很美。女子寄一味当归给远方的丈夫,意味陌上花开,汝当缓缓归矣。
类似这种吧,比如青黛不仅可以画眉,还可以清热解毒,收敛固涩的禹余粮,安神益智的远志,化痰的旋覆花和止咳的款冬花很像一对姐妹。
大小淘宝店热推的风车茉莉,花期长,好养,可造花墙。她的正名叫络石藤,是祛风湿清热的良药。
那天在乡下院子里无聊时候百度识图了一下我买的风车茉莉,和正背着的络石藤对上了,祛风通络和凉血消肿便记住了。
当时有一种,啊呀,原来是你的欢欣。
自学考试监控很严格,手机放包里,包放前面课桌,身份证准考证照片俱全。监考的男老师上了年纪,如鹰隼一样巡视。
差点忘记带铅笔,然后到考场发现忘记带橡皮。and在包隔袋里找到身份证了,主袋掏半天没掏出来,一身虚汗,对,出虚汗该养阴,太子参可以,益胃生津清补佳品。
脑子不好使,老忘记东西有药么?我感觉,不如吃教训来的见效快。
虽然是中药学,但病症功能主治都有标识和解读。人生实苦啊,这么多病,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皮肤腠理到血肉关节,寒热痰湿,光一个头痛就有气虚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还有什么好烦恼,好好对待这副皮囊,投胎不易,它陪我一世,与我一起病一起老。我的头真的是痛......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不不,没可能,执业医师只可能全日制统招生。在职的,最多也就是药师,话说就算有药师资格也没啥用现实意义,对我来说。
今年的试题当中,最后两个大题,一试述温里药和补阳药的异同并各举例两个药物,二试述丹参就补血,养血,凉血的临床效用。目测我大概一半能拿到一半分数。前几天很努力得背,背的有点想吐,特别想逛个街。因为并没有把它当安身立命的技能,容易放纵。但也因为没有把它当成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不容易放弃,不会讨厌。
背书时候,也侧面让我意识到原来我对手机的重度依赖症,有时不自觉会去拿起来看,总觉得会有人找我或者习惯性刷邮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