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心头的丝丝悸动

今天老师准备讲心悸,我立马联想到了之前群里分享的那个典型的心悸验案(详见下图),仲景的“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还有老师的经(方)时(方)相合,古方新用,效果显著,诚不欺人也!这个“学海无涯”群,是老师的门生群,我记得还是大学那会我和汪涛师兄等几个小伙伴一起建立,以供抄方之用,现在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将达百人,其中有中医学子,有医院或基层或个体中医工作者,有学院老师等,都一起沐浴过老师的春风化雨,现在还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学习中医验案,探讨交流临床问题和心得。“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者是痰瘀阻滞心脉,外邪扰乱心神导致的自觉心中悸动,惊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经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于出现眩晕、喘促。脉象呢,或迟或数或促或结或代、节律不齐,就是现在的早搏、窦速、窦缓等这些心律失常。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十二官之主,主血脉,藏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汗为心之液。心阴心阳是推动血脉之运行,心脉心血则可以濡养心神。主要是血脉的运行障碍和情志活动的思维异常容易导致的心悸。惊悸和怔忡,有轻重之分,惊悸稍微轻一点,怔忡偏重一点,身体比较虚。心悸是由于突然受惊,或者是这些内外因素的引起自觉‘咚咚咚’心跳,自主缓解后恢复正常。在《内经》里既没有心悸,也没有惊悸,《内经》里从四个方面论述惊悸,第一个认为是宗气外泄,第二个认为是受惊了,第三个认为是脉痹,胸痹这个痹,第四个是外邪引起。在《内经》里提到‘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焉’,他认为是宗气外泄,受惊过以后,惊则心无所主,神无所依,虑为所定,亦气乱也。惊则气乱,心慌心跳,‘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这认为是脉痹,就是脉络不通。‘心痹者,脉不通,参伍不调者病’,像跳的不准不稳,不协调,不是快就是慢,参伍不齐,就是现在的早搏。‘脉绝不至者死’,那就是现在的结脉和代脉。‘当乍疏乍数者死’,那就是现在的房颤,当时认为没法治。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这一篇里,很简单,恐怕与脱简有关,记载的不多。张仲景从脉象上去辨别心悸的成因,他认为‘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动脉是二十八脉之一,就是讲‘脉象如豆粒转动’主惊悸。脉弱是‘细软无力,沉取方可得见,为弱脉’,主悸证,一个主惊一个主悸,从病机上讲是外邪刺激,心气逆乱,神无所主,动弱并见,乃是心气心血皆亏导致,这是第一条,在《金匮要略》里头。第二条呢,他认为是火邪,‘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我经常用,但是呢,这个汤基本上我很少用,他是治发汗损伤心阳导致了心悸惊狂,坐卧不安,用桂枝汤去芍药,为什么去芍药呢,芍药阴柔,去了芍药以后以助心阳,他怕伤了心阳,所以说加了龙骨牡蛎固摄镇惊。蜀漆什么呢,蜀漆是常山之苗,吃过之后容易引起人剧吐,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少用蜀漆,即使常山现在也基本上废用了,他引起的剧吐啊,相当的不适,常山之前经常用作截疟药,它主要是祛痰化痰的,所以说现在蜀漆不用了,大家知道这个方,也要知道这个药的弊病。第三个条文呢,‘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就两样药,这是治水饮之悸的,由于水饮上凌于心导致了心‘咚咚咚咚’跳,那么用半夏蠲饮降逆,用麻黄宣发阳气,这个方挺好的。但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这三条,治疗惊悸的。这三条呢,目前来讲,讲惊悸的时候,基本上对各个方面的症候呢,不是太适应,但是《伤寒论》里的炙甘草汤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个方炙甘草汤是常用治疗心悸,治疗心阴心阳不足,阴阳都虚,心脉失养导致的心悸,我们最近才用炙甘草汤治疗那个心率快的,快速心率,治疗那个陆某,效果很好。后世医家朱丹溪,认为是虚与痰,虚是气血阴阳亏虚。张景岳认为是虚劳,重点是虚。清朝的王清任认为是瘀血内阻导致的心悸。心悸是各种原因引起来的,目前的心率失常,比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以及心功能不全,各个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好多病都能引起心功能不全,比如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炎、肾功能不全这些,还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凡是能引起心悸的,都在今天所讨论的范围之内。那么病因,第一个是感受外邪,风寒湿热,还有时疫就是温病,这些外邪,痹阻心脉,内舍于心。第二个是情志所伤,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或忧思伤脾,脾虚生痰,痰浊瘀血阻滞,这都是情志引起的化火,成瘀,生痰。第三个是饮食,膏粱厚味,聚湿生痰,醇酒厚味导致现在的血脂高,肥胖,冠心病。第四个是劳欲,肾精亏虚,心神失养,心肾不交。第五个是其他的病导致心失所养,病包括咳喘日久、肺心病、肾衰、温邪热毒(这个病毒性心肌炎就是温邪)、还有失血,长期的慢性失血引起贫血也会导致心衰。心悸病为在心,涉及到肝脾肺肾四脏,所以说它的病性性质以虚为主,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血阴阳不足,标实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火热毒邪导致,从病因病机里来讲是这个方面。诊断方面,目前来讲心率异常,忽快忽慢,忽跳忽止上面讲的心律失常这些情况。辨证要点,第一个要辨别惊悸和怔忡,我刚才讲到了,惊悸都有外邪引起,或者惊恐,或者恼怒引起来的,发作的时候心悸时作时止,病情比较轻浅,是实证居多。怔忡是从内因引起来,有时候是外因引起来的,但是主要是自觉在没有惊恐的状况下,就心跳心慌,心中惕惕,稍劳即发,身体状况比较差,病情比较重。第二个辨证要点,要辨别虚实,本质是本虚标实,虚是气血阴阳亏虚,实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四个方面。治疗原则,心悸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故而益气养血,行气化瘀,化痰涤饮,养心安神,重镇安神等均为治疗心悸的大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的,病机复杂的,要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在论治方面呢,我和教科书上的不太一样。第一个我先讲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呢在临床上凡是来看心悸的,出现了心悸不安、惊恐、惊悸、脉象动数,号号脉分析分析他是心气素虚、猝受外邪,出现了惊则气乱、心惊神乱、惊恐、多梦易醒、发则脉动,平时不发作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这种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上以重镇安神、佐以补养心血,方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还不够全面,再加上枣仁、远志,这种情况呢是对于虚证而言的;如果出现心悸不宁的、多梦、烦躁、失眠、惊恐、心悸、脉滑、苔黄腻的属于痰热上扰,跟上个证又不一样,这个时候属于痰热上扰的我们用温胆汤,加枣仁、菖蒲、远志、五味子,还能加黄芩、黄连,叫黄连温胆汤,以上是第一个类型,心神不宁的。第二个类型是心血不足的,也就是教科书上讲的心脾两虚的,心悸不安、头晕气短、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脉细弱,这种病人多半是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平时病殃殃的,或者出现了久病失血、心失所养,用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办法,用归脾汤,归脾汤这个方是《正体类要》这本书里面的,我们经常用,凡是属于心脾两虚的,或者有慢性失血的,我们也用归脾汤去引血归脾,这里面参、芪、术、苓、炙甘草,是健脾益气的,以益气血生化之源,促进气血生化必须要健脾;当归、龙眼补养心血;枣仁、远志安心神,这里面用一样木香很好,和胃醒脾、避免滋补药碍胃,所以平时我们用药一定要灵动、灵活。第三个我讲心阴不足的,心阴不足出现心悸不宁、心烦少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由于肾阴素亏,不能上济心火,我们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心火、心火下暖肾水,叫做水火既济,如果肾水不足、肾精亏虚,不能濡养心脉,导致了心火独盛、水火失济,导致心失所养,这时候就出现了心悸不宁,我们可以选生脉饮加减,也可以选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是《校注妇人良方》里面的,这个方挺好,它以生地为君,养肾阴、滋补肾阴;有天冬、麦冬、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用当归补血润燥,共助生地滋阴补血以养心安神,俱为臣药;茯苓、远志补心安神;人参补元气又生津液;用五味子益智,除了益智它还能酸收敛阴、敛心血、敛心阴;丹参清心养心血、活心血,使补而不滞;朱砂镇心安神;玄参滋阴降虚火;以上都是佐药,桔梗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为使药。这个天王补心丹,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顾、心肾同治,既顾心、又顾肾,又能交通心肾,所以心阴不足的选天王补心丹比较对症。(药味有点多,顺便复习一下方歌: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第四个,是心阳不振的,心悸气短、动则更甚、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或者紫暗,脉象沉细弱、或虚数、或结代,都是阳虚水泛,阳虚水泛还可见小便短少、下肢浮肿,这种情况多半出现在心衰、三度以上的心衰,属于心气心阳衰微,或者风寒湿邪内舍于心,导致心阳受伤、心脉不畅、心失所养,故而出现心悸、气短。气虚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说气虚久了血就瘀滞,那么另外呢,血不利则为水,阳气不足了、水湿不化,血不利了一样出现水肿,水湿上凌心肺导致心悸,心阳虚弱推动无力,血瘀阻络、阻滞心脉,所以这种证型除了见舌淡水滑以外,舌质多半紫暗,这是水湿上泛、气化不利导致的,宜温通心阳、补气益阴、活血利水,我经常选用参附汤或者生脉饮加减,用参附汤去温养心阳,助心阳是最关键的,但是阴阳互根,在参附汤的基础上加上麦冬、五味子去护阴更好,参附汤这个方不是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它是出自《正体类要》,人参用了四钱,附子用了三钱,是回阳救逆的,实际上《伤寒论》的通脉四逆汤也是回阳救逆的,通脉四逆汤用甘草、附子、干姜,破阴回阳、通达内外,还有四逆加人参汤,这都是《伤寒论》的方子,效果都很好。这个病重点是心衰,所以针对心衰一个是顾心气,一个是护心阳,再有一个就是泻水饮,就是西医所说的强心利水,中医也是强心利水呀,生脉饮这个方子呢是《医学启源》里面的,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它的原意是补肺中元气不足的,所以我们用生脉饮治疗心衰、心阴不足的,效果也很好,它也制成了针剂,叫生脉注射液,包括独参汤、参附汤,都有针剂,临时抢救用,比如这次新冠里面,张伯礼院士谈到大剂量的独参汤、参附注射液等,治疗心衰、心肺功能衰竭、缺氧等效果都很好。那么在这个类型里面,单用参附汤、生脉饮、或者四逆汤还不够,应该加上益气的黄芪,活血的丹参、川芎,利水的茯苓、泽泻、白术,一定要注意方子要全面,功能要全面,才能纠正他的心衰,心衰纠正了,心悸自然就好转。第五个,瘀血阻络的,这个时候心悸伴有胸痛、胸闷、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这种证型多见于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平时肝阳素亢,血之与气并行于上,血脉痹阻、瘀阻心络导致了心悸,我们应该用活血逐瘀、通络止痛的办法,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和失笑散,也可以用冠心二号方,冠心二号方是七十年代北京冠心病防治小组研制的方,这个方五味药,我们临床上经常用它加上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这五样药是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叫做冠心二号方,这是当时北京冠心防治小组在文革期间研制的方子,文革期间出了不少好的方子,一个是冠心二号方,医院研制的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川柏),我经常用这个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也很好。这种类型的,如果痛甚了,可以加乳香、没药,平时急性的心悸胸痛,可以加苏合香丸,也可以用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三七、丹参,这几样药捻为细末,或者是做成丸药,这种心悸的状况现在的硝酸甘油还是很快的,要中西医相互配合,抢救心衰除了中医老祖宗的法子很好,应该发扬光大以外,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疗抢救技术也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的生命,特别是猝死前的征兆,一定不能守旧,一定要积极抢救。总而言之,心悸它不是个小病,它是个常见病,是许多病都能出现的,以上我所说的五种类型,基本上能概括了临床上常见病引起的心慌心悸,要随症加减、灵活变化。如果是心衰,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看看是几度心衰,怎么治疗等;如果是冠心,要结合着化瘀化痰;如果是风心,要结合原来的风湿病治;如果是肺心,要结合着咳喘,治疗它本来的病,才能缓解他的心悸症状。”老师声如洪钟的话音刚落,王靖师兄问道:“张老师有一个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重点是治疗失眠,但是呢,兼有心悸,也是交通心肾的,黄连降心火,肉桂引火下行,另外肉桂的目的,还是个促气化,肾是水火之脏,阴阳之主,所以说用肉桂促气化,促使肾阴水湿气化,气能上去,上济心火,这样心火能下来。”今天恰逢是医师节,王靖师兄诗意兴起,遂一起作诗一首:淝水河畔有明医,博古采今论心悸,与君同袍沐恩泽,妙手仁心传千里。老师的医馆就坐落在诗中的“淝水河畔”,这河畔也是去跟诊的必经之路,有时徬晚也会沿着河堤散步,如若天气好不下雨,可以偶遇美丽的夕阳,与江面交相辉映,静美又温柔,不禁会联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难免有些哀伤,但朱自清曾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觉得说得更好,与其感叹美好易逝,不如珍惜眼前,积极乐观地过好当下!“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版权声明讲授者:张杰讲稿整理者:邢赛伟、王靖校对、文案、编辑、排版:张芸旗张芸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xs/8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