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白内障围手术期角膜上皮损伤

6月1日,坐标魔都,第19届全国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在这个美好的初夏时节于上海松江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眼科专家云集盛会,共同交流和分享新知识、新技术。参天制药于今日召开主题卫星会,特别邀请白内障领域的大咖们,就白内障围术期角膜上皮损伤及术后感染的防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撷取会议精华,以馈读者。

此次卫星会由姚克教授和卢奕教授联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张劲松教授和徐雯教授发表精彩演讲。

姚克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向参天制药对全国白内障会议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肯定了参天制药在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角膜上皮损伤及感染防治方面所做的贡献。

白内障围手术期角膜损伤的防治策略

张劲松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手术视觉质量和患者视觉需求的提升。而白内障围手术期角膜上皮损伤已成为手术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白内障手术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造成角膜上皮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其中亚健康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角膜上皮损伤,对于这一类的患者需要术前对眼表、角膜的状态进行详细的评估,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以及其它的全身免疫性疾病。

手术中对眼表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包括表面麻醉药物的滥用、聚维酮碘的消毒、手术切口的直接影响、角膜神经的损伤、超声乳化热损伤与光损伤、术中眼压波动等。同时术后的炎症反应、药物的使用等同样会造成眼表的损伤。

那么如何防治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角膜上皮损伤呢?张教授建议术前要做好患者干眼的筛查工作,重视患者基础疾病,使用具有角膜上皮修复功能的人工泪液,如0.3%爱丽?;术中缩短手术时间,使用角膜保护剂,滴用对眼表面上皮组织损伤较轻的滴眼液;对于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患者,建议使用0.3%爱丽?作为基础治疗,并根据病情延长人工泪液使用时间。

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年)解读

徐雯教授在演讲中提到,年白内障学组结合ESCRS指南、最新的国际研究结果、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感染现状及实际医疗情况,对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原则和细节进行了再次修订,以适应研究发展潮流。

关于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版共识提出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发生眼内炎时应首先采取如下措施:1.必须检查视力、视功能及眼底。2.进行眼前节拍照、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B超检查,行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测定等辅助检查。3.在确诊时必须鉴定致病菌。4.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徐雯教授随后又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玻璃体腔注射药物以及全身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解读。

谈到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共识部分,徐教授强调国外调研发现术前局部抗生素的使用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常规采用的感染预防手段。其中ESCRS的研究证实术前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应用是预防感染非常有效的手段。另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也证实,与单用聚维酮碘相比,0.5%左氧氟沙星联合聚维酮碘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

关于术中前房抗生素注射的问题,ESCRS研究表明头孢呋辛前房注射联合围手术期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使眼内炎发生率最低。但徐教授同时也表示鉴于我国尚无前房抗生素注射商品化制剂,仅建议谨慎开展使用。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围手术期局部抗生素的使用效果,术后局部使用抗生素仍应是必要的眼内炎预防措施,建议术后最好采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因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具有良好的眼组织穿透性、更低的角膜毒性,因而成为白内障围手术期理想的局部滴用抗生素。

卢奕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讲到,专家共识非常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希望所有的医师都能更加重视,将共识很好的应用在日常实践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hia.com/wzds/21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