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真会再失明?
文/广州中医院眼科黄仲委
我的老朋友、退休的王老师因白内障失明、行动不便,原先顾虑重重,我给他耐心解释,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在这两天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感到如释重负,由于远视力恢复到正常,高兴的不得了!以为万事大吉了。但我还是给他泼冷水,指出:今后还是要定时检查,才能保证维持视力。
经常有白内障患者咨询,白内障手术后会不会复发?或者言之凿凿:某朋友做了白内障几年后又失明了。做了白内障手术真的会再“长”白内障吗?白内障复明手术只能维持几年吗?其实这都是误解、以讹传讹!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正常人的眼睛都有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的,是视物重要的屈光间质,晶状体是天生的、不可再生的。晶状体犹如照相机的镜头可以调焦,它通过改变晶体的凸度,而使眼睛看清远近的物体,青少年时期晶状体的弹性很好,因此远近都能看清;年纪大了晶状体的弹性下降,眼睛的调节力也随之下降,因此看近的细小的东西如细小字体就不清楚,需要戴上老花镜来帮助。由于年纪增大,机体的衰老而晶状体也会老化而变混浊,阻挡外界光线进入视网膜,而导致视力不同程度下降乃至失明,这就是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复明手术远自古代的隋唐时代就有金针拨内障术运用,至今的超声波、飞秒等手术的日趋完善成熟,使白内障成为唯一的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失明性眼病。当今的手术方式适应范围广、手术耗时短、术后反应轻,只要无其他眼病,术后都可以恢复正常视力。为广大老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的最常见的眼病,但不是唯一的致盲眼病。由于年老多病,机能衰退,好些病都可能致盲,有些是眼睛自身的疾病,有些全身病所致,所以要提醒做了白内障的老年朋友,手术虽然成功复明,但是切不可大意,也许还有其他病魔正在准备“侵犯”您的眼睛、夺去您的光明。
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症):
现在糖尿病已经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患糖尿病后,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五年左右就会侵犯眼睛,引起不可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
老年性黄斑变性:
本病多为双眼先后发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41-44%。发病之初多有视物中央暗影、视物变形、视直为曲,后期由于黄斑新生血管、出血、水肿而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力骤然下降,视野象限性缺损,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会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视网膜中央动脉堵塞:
视力在极短时间剧降,眼底检查或有黄斑区樱桃红斑,由于毫无疼痛等症状,又多是晚上发病,多耽误了抢救治疗的宝贵时间!
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
发病时先有眼前飞蚊影后随之视力骤降,眼底检查可以看见静脉充盈、散在视网膜出血斑,严重者玻璃体积血。
以上三眼病多见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病史的老人。
青光眼:
是以眼压高、视力障碍为特点,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者视力丧失在不知不觉中;急性者往往见于情绪突变如激动、吵架后,突然眼睛胀痛发红、视力剧降,患侧头痛,眼压急剧升高,角膜水肿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终身失明,值得庆幸的是做了白内障手术的人,急性青光眼发生率低。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的老人做白内障真是一举两得,除了把混浊晶体拿掉,还把厚重的眼镜摘掉,既有视力提高,外观又显得睛明干练,但要牢记眼镜虽然摘掉了,高度近视的病理性改变并不能“摘掉”,高度近视的眼底的损害如黄斑出血、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等也许会再次使视力下降。
还要提醒的是,白内障后数年也会出现后发障而引起视力下降,这是由于白内障术后,承载人工晶体的后囊膜残留的上皮细胞增殖所导致的混浊。后发障是目前白内障术式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成人是50%。但是不用担心,多数只要在门诊用YAG激光把混浊的后囊膜打个孔透亮,视力就可以立即提高。
因此做了白内障手术复明并非一劳永逸,还是要注意保护眼睛,医院眼科检查或治疗,一旦视力再度下降,别光顾抱怨白内障手术效果不好,医院诊治!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