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西省中医医院赵杰副院长,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名医”称号。守望中医三十年,学习西医、心理学。临床、科研、教学领域三栖。苦心孤诣研究经方几十年,融合现代“肌筋膜”理论,开创“经方扶阳学派”,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肿瘤、精神情感障碍类疾病及各类疑难病,且疗效显著。
近年来,以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专家为己任,系统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把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人体生命的诠释紧密联系起来,授课深入浅出、灵活生动,听课者感慨:“是赵老师帮我打通了经方学习与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01活络效灵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明,张锡纯。治气血凝滞,痃癖徵癖,心腹疼痛,腿痛臂痛,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原方加减化裁: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知母(但加黄恐失于热)、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02四神煎出自《验方新编》原著清,鲍相璈组成: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用法:生黄芪、远志肉、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主治:鹤膝风,两膝疼痛,膝肿粗大,大腿细,形似鹤膝,步履维艰,日久则破溃之证。痛而无脓,颜色不变,成败症矣。功效:扶正养阴祛邪,清热解毒,活血通利关节。方解:方中黄芪一药重用,味甘性温,为补气圣药,又善祛大风,并可固表止汗,托疮排脓。气乃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正气充足,邪自易除。重用黄芪,用来扶助正气以统领诸药直达病所,蠲痹除滞,祛邪外出;牛膝味苦、酸、性平,益阴壮阳,强健筋骨,祛瘀止瘀,善治膝关节屈伸不利;石斛味甘淡,性偏寒,养阴生津清热;远志味辛、苦微温,补益心肾,以杜绝邪气内传之路,预安未受邪之地,又能祛痰消痛肿;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之功颇佳,此可消除因瘀而化热的关节肿痛,且可制约黄芪温热之性。总观诸药相伍,扶正之功甚强,祛邪之功亦具,真乃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大汗而不虚,堪称为妙方也。03明末清初的名医傅青主,也有大剂黄芪治疗鹤膝风的特效方,《石室秘录》有记载:药用黄芪三两,肉桂一钱,薏仁四两,茯苓二两,白术二两,防风五钱。水十余碗,煎二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临睡服,服后以厚被盖之,必出大汗,不可轻去其被,令其汗自干而愈,一服可也,不必再服。方中黄芪行气,肉桂通气,改善循环,防风散寒,薏苡仁、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利寒湿之气,此方与四神煎方中虽都大量用黄芪来治疗鹤膝风。但临床应用还是有区别的,鹤膝风患者气虚,寒湿重,可用此方。如果是鹤膝风患者,病程九到肌肉萎缩,痰浊滞留关节、肌筋膜,引起关节红肿热痛,还是要选四神煎来治疗。有肌肉萎缩不可用白术。阳虚生内寒,黄芪大量应用90-g可倒逼机体细胞及血循环发生改变。赵老师在临床治疗类风关、鹤膝风患者多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与四神煎来化裁。
临床跟诊过程中逐渐积累总结,老师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时善于用经方、时方加减化裁治疗显著。
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麻木,腰腿痛,若是实证老师经常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祛瘀血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化裁,活血祛瘀止痛;虚证用金匮肾气丸加木瓜与活络效灵丹化裁;内有久寒的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如果是水气寒湿引起,用真武汤、肾着汤、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与活络效灵丹加减化裁。临床根据脉具体辨证施治。颈椎病患者多头项僵痛、头晕,上肢麻木酸困,临床多选择葛根汤、桂枝天花粉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有瘀浊附着肌筋膜引起肩臂痛的可加化腐浊药,如片姜黄、白芥子、吴茱萸,有热毒的加板蓝根大剂。如果因虚致颈椎头晕的可合用时方五味合剂(当归,山药,五味子,酸枣仁,桂圆肉)。痛风、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腰腿疼痛,多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阳和汤、越婢加术汤、真武汤等与时方活络效灵丹、四神煎加秦皮、秦艽、薏苡仁等合方化裁应用。曾亲历老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最初用葛根汤、桂枝天花粉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阳和汤、祛瘀血汤,治到最后用越婢加术汤、玉屏风散、升降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收工。由一个里寒、瘀、湿治成表证而愈。整个过程复杂多变,既要把握六经整体传变,又要考虑吃药过程中出现的兼夹症状,以脉来决定祛湿、散寒、化痰还是祛瘀,温中还是补虚。经方时方合用治疗腰腿疼痛类疾病,化裁得当,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往往可解决好多疑难问题。总的原则是增强气化、增强能量代谢,解决机体的腺体、细胞、循环、肌筋膜的分泌,清除病理代谢产物,进而实现驱邪扶正。病例1.12.4,某女,55岁,膝关节不适时有。
脉诊:
右寸浮滑关滑尺沉紧,
左寸浮滑关滑尺沉弦
处方:
秦艽30g远志30g防风30g白芍30g附子45g黄芪60g牛膝60g银花50g三十剂
病例2.2.25,某男,48岁,诊断为痛风多年,手腕肿,脚腕肿痛。
脉诊:
右寸浮滑关浮滑尺沉弦,
左寸弱关滑尺沉弦
处方:
麻黄10g桂枝15g白芍20g知母60g白术30g炮姜15g防风30g附子45g炙甘草15g秦皮10g秦艽30g薏苡仁30g十二剂
.3.10痛风症状好转,
脉诊:
右寸浮滑关浮滑尺弦滑,
左寸浮弱关弦滑尺沉
处方:
麻黄10g桂枝15g白芍20g知母60g白术30g炮姜15g防风30g附子60g炙甘草15g秦皮30g秦艽30g薏苡仁30g生姜30g十二剂
.3.24巩固治疗
脉诊:
右寸浮滑关浮滑尺浮滑,
左寸浮弱关滑尺沉
处方:
麻黄10g桂枝15g白芍20g知母60g白术30g炮姜15g防风30g附子60g炙甘草15g秦皮30g秦艽30g薏苡仁30g浙贝母10g十二剂
病例3.3.24,某男,65岁,类风湿性关节炎。
脉诊:
右寸浮滑关浮滑尺浮,
左寸弱关弱浮尺弦弱。
处方:
黄芪90g防己15g山茱萸45g没药6g桂枝15g知母50g防风15g炙甘草10g远志30g生姜50g六剂
.3.31,疼减。
脉诊:
右寸浮弱关浮滑尺弱,
左寸浮弱关弦弱尺沉细紧。
处方:
黄芪g防己15g山茱萸45g桂枝15g知母50g防风15g炙甘草15g远志45g生姜50g十二剂
以上三例痛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涉及到桂枝芍药知母汤、活络效灵丹、四神煎的化裁应用,只是在清除病理代谢产物侧重点不同。化痰浊、粘滞不易化、附着在肌筋膜的加重远志、浙贝用量;
解决炎性代谢产物引起红肿热痛加重银花、知母用量;
痛风患者清除湿热等代谢产物加重秦艽、秦皮用量;
痛风急性期可用炮姜宣散寒气;
类风关致鹤膝风患者,久病致虚,又有瘀,除加重黄芪用量外,在白芍的使用上也应注意,为改善静脉循环,解除痉挛拘急,白芍可用量加大;
如果脉上是弱脉,可白芍易山茱萸、柏子仁加强滋养肌筋膜的作用;
痛的重可加没药,合活络效灵丹化瘀止痛,牛膝强筋壮骨,引药直达病所。
本文由刘建明整理
作者简介:
刘建明,男,年生人,中西结合专业,中医临床执业医师,健康咨询师,赵杰学术思想传承人。太原市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太原市中医学会会员,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伤寒杂病论》学术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跟师七载,潜心研学经方扶阳学派思想,老师每周出诊必侍诊左右,深得老师经方扶阳学术思想精髓,医术深受患者的信任与称赞。创办明医堂中医馆,赵杰学术思想传承实践工作室。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二三下午,周四五六日全天。